搜索新聞

洞察:汽車行業(yè)從設計、生成、制造到營銷的各個階段越來越廣泛地應用VR/AR技術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21-05-29 作者:pjtime資訊組

    導讀

    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已經不是由某個單點技術的突破來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是以技術群的方式來進行,我們常常聽到的5G、云技術、大數(shù)據(jù)、VR/AR/MR、AI 等新技術,在不同應用場景價值驅動下,必然會進行相互組合來促進場景的發(fā)展和應用,而不同技術的特點也會在符合其價值的場景中得到發(fā)展和應用。 

    各類新技術與汽車行業(yè)的結合也越來越被更多汽車企業(yè)重視,包括寶馬、奧迪、菲亞特、豐田、樂視等國內外汽車廠商和方案商,都不斷將各種技術應用在汽車研發(fā)、生產、制造、銷售、發(fā)布等環(huán)節(jié)。我們在較早文章中介紹過“寶馬公司在原型設計中使用AR技術”,“日產汽車使用HaptX手套進行了多種車輛設計”等汽車企業(yè)應用VR/AR新技術,今天我們看到“阿斯頓馬丁與Varjo推出沉浸式AR試車體驗”。

    國際案例: 阿斯頓馬丁與Varjo推出沉浸式AR試車體驗

    2021年5月21日,阿斯頓馬丁公司宣布與聯(lián)想和Varjo合作推出了基于AR的阿斯頓馬丁DBX豪華SUVS 沉浸式AR試車體驗服務。這項服務無需客戶前往4S門店進行試車體驗,而是由阿斯頓馬丁工作人員將配置了NVIDIA RTX A6000顯卡的聯(lián)想ThinkStation P620工作站和Varjo XR-3 VR/AR頭顯這樣一整套設備帶到客戶家中,供客戶通過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試車體驗。

    在阿斯頓馬丁DBX試車體驗中,你可以清晰看到車內中控面板的布局,方向盤上的品牌文字,以及汽車內飾的真皮材質、外觀的鉻色車身、車漆反光等紋理細節(jié)。在AR模式中,阿斯頓馬丁DBX汽車模型還將反射環(huán)境中的光線,看起來就像是真車一般。

    朗迪鋒公司MakeReal3D AR編輯器 

    AR技術虛實結合的特點,更加符合人們的工作習慣,在真實物理產品或環(huán)境中疊加合適的虛擬產品或流程,為傳統(tǒng)的設計驗證流程提供了新的方法,但由于AR終端設備計算能力的限制,當模型數(shù)據(jù)量比較大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真正的落地,云計算和云渲染的技術的發(fā)展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大量的模型計算開銷在云端完整,通過推流的方式在AR或MR眼鏡上進行呈現(xiàn),這就是典型的技術組合來解決問題的發(fā)展。

    朗迪鋒公司新推出的AR編輯器就是一款具備AR功能應用開發(fā)的生產力工具,可提供強大的數(shù)字樣機處理和交互內容編輯功能,支持跨平臺、跨終端的發(fā)布,用戶可在手機、PC、AR眼鏡等設備上運行AR應用程序,通過這些不同終端的應用,可以很方便地嵌入到企業(yè)從產品設計到使用維護的整個流程中。比如,通過把虛擬的數(shù)字信息與真實世界重疊,從而強化用戶的視覺感受,加快產品的設計評審;通過所疊加的三維可視化說明來培訓或指導用戶進行生產裝配,提升裝配效率,減少出錯率等;或者通過專家的遠程指導來執(zhí)行使用維護等任務,降低產品的維護和維修成本;通過讓用戶操作三維數(shù)字樣機或通過AR界面來拓展產品與用戶的互動,促進產品在營銷端的用戶體驗等?蓮V泛的應用于汽車、飛機、高鐵、船舶、兵器、航空、航天等工業(yè)領域。

    產品AR營銷展示

    參考文章:

    [1] Sam Sprigg, Aston Martin designs immersive XRcustomer experience powered by Lenovo, NVIDIA and Varjo technologies,20 May 2021

最新虛擬現(xiàn)實觀察資訊

TITAN Haptics 加入深圳市AR 協(xié)會

TITAN Haptics泰坦觸覺宣布加入深圳市增強現(xiàn)實技術應用協(xié)會(簡稱“AR 協(xié)會”),這一舉措進一步彰顯

DataMesh仿真數(shù)字孿生亮相GTC 2025

DataMesh CEO李劼在活動期間,發(fā)表題為《Revolutionizing Workflow Through the Industrial Metave

迪普科技:AI讓網絡簡單、智能、安全

DeepSeek自發(fā)布以來,憑借其強勁的深度思考能力、出色的性能表現(xiàn)以及顯著降低的資源消耗,迅速在全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