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屏、中小屏,到大屏,再到超大屏,如今一輪屬于中國消費升級驅動下的彩電巨頭新競爭已經悄然打響。站在2019年中國彩電產業(yè)發(fā)展變革的新起點上,誰又能在這場“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競爭中,占據主導權?
毋庸置疑,大尺寸電視已成市場主流。IHS Markit最新數(shù)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大尺寸電視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8000萬臺。技術競爭的突圍將圍繞大屏市場的引爆進入下半場。當前市場應用最廣泛的OLED和激光,也將上演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新戰(zhàn)役。
2017年以來,中國彩電市場連續(xù)負增長,只有以65寸、75寸、80寸為代表的大屏電視市場還保持增長態(tài)勢。相關數(shù)據顯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65寸電視在市場全尺寸段的銷量占比達到9.8%,是增幅最大的尺寸段;2018年雙11當天,65寸+大屏銷量同比增長287%。
就在2017年,大多數(shù)電視品牌的宣傳重點還在70寸,如今的重點已經轉向80寸,甚至更大。尤其是自2018年年下半年以來,推出80寸以上彩電的廠家越來越多。中怡康預測,預計2019年80寸及以上大屏電視市場的增幅將達到3倍以上。甚至有業(yè)內人士這樣表示,“整個彩電市場將進入‘80寸時代’巨屏新戰(zhàn)役!
如果說32、42寸是中小屏,而50、55、65寸算是大屏,75寸是超大屏,那么80寸以上,無疑都是巨屏。各種數(shù)據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超大屏彩電。因為消費理念的變化,大屏電視更極致的視聽體驗,更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娛樂需求。外部需求變化促使彩電廠商不約而同的進入巨屏領域,也讓這一市場進入密集爆發(fā)期。
除了外資品牌索尼、三星等日韓品牌,中國彩電企業(yè)中海信、創(chuàng)維、TCL也都是積極的助推者,甚至包括渠道商國美自有品牌電視,都推出80寸大屏產品。不過,在對大屏的顯示技術上去呈現(xiàn)了分化,目前最主要的較量集中在OLED和激光。
就當前彩電市場的競爭狀態(tài)而言,以海信為代表的激光電視陣營正不斷擴大,而海信也占據了在大屏幕市場的絕對優(yōu)勢。中怡康數(shù)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海信激光電視的零售量同比增長了434.41%,在80寸及以上大屏市場的銷售量占有率達到了55.77%。同樣,OLED也開始將市場競爭的門檻,直接從32、42寸推高到55、65寸,而且目前正在努力向77寸、80寸等方向發(fā)展。
在未來的市場發(fā)展中,“極致大”就是競爭的終極嗎?顯然不是。起碼有兩個基本點需要企業(yè)正視。一是切忌只為求大的“華而不實”。因為基于使用場景客廳面積的考量,電視使用體驗實際上有最佳使用尺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次,是對畫質技術效果的要求,更大尺寸意味著更有的畫質技術,而如此就會直面性價比的問題。
相比液晶電視來說,激光電視擁有更寬廣的屏幕尺寸,投射大的畫面離墻的距離也更近。從蘇寧給出的激光電視尺寸與觀看距離推薦指南中,可以看到,2.4-3米的客廳,即可享受80寸巨幕,3米客廳則可享受百寸巨幕。而且從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評測結果看,激光電視對眼睛也更健康。
從性價比來說,以OLED為主的大屏電視價格一直無法突破。合資品牌80彩電售價高的要10多萬元。而屏幕越是往大走,涉及上下游產業(yè)鏈協(xié)同時,OLED面板的價格掣肘就越明顯。如果不夠經濟,沒有成本優(yōu)勢,顯然會成為普及的最大障礙。與之相比,激光電視也率先在大屏價格上實現(xiàn)了突破。今年海信上市了80寸激光電視L5,幾個突破了2萬元,迅速引爆市場。
不管是基于消費市場對視聽體驗、健康的高需求,還是企業(yè)壓縮成本和產業(yè)鏈的協(xié)同,激光電視都比OLED更具優(yōu)勢。對彩電未來的研判,廠商都在尋找不同的密鑰,如何選擇如何突圍,或許在選擇賽道時就有了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