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彩電“新經濟模式”(1)
2011年,全球彩電產業(yè)銷售第三的索尼遭遇了歷史上最慘重的虧損之一:64億美元的虧損額度令索尼不得不再次重組其核心業(yè)務。其中,在彩電產業(yè)的調整中,有一條非常獨特的消息——索尼將縮減,40%的產品型號,進而在2013年消減60%的營銷開支。
彩電產品的一個獨特之處就在于產品型號眾多:一個技術體系和外觀設計,僅僅是尺寸不同就需要多個型號。通常彩電企業(yè)同時在售六七個系列,數(shù)十個型號的產品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這種做法據(jù)說有時候還有利于提升產品的“利潤”。那么,索尼消減產品型號是明智之舉嗎?
以液晶為主的平板彩電產品,擁有兩個特殊性:第一形態(tài)上是一個超薄的矩形結構,而且日趨的超薄化和窄邊框化,形態(tài)上具有非常單一的結構。第二從技術上講,不同的產品體現(xiàn)在屏幕尺寸、信號處理芯片和功能附加設計三個方面。屏幕尺寸主流尺寸只有五個:32、42、46、55、60,其中后三者面向高端大屏幕市場。信號處理芯片雖然有優(yōu)劣之分,但是往往一個廠商只提供上中下三檔簡單的選擇(索尼已經明確表示將會減少“機芯”的種類)。功能附加上,目前主要就是3D和智能電視兩個。其中智能電視的CPU、內存配置可能有高低之別。以上提到的液晶電視的這些技術方面的差異特點,是任何一個品牌都可以制造出來的,不存在技術壁壘。
如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再加上市場定位:入門的產品注重成本、主要是小尺寸屏幕的產品,中檔產品則要求性能和價格的均衡、尺寸覆蓋全面,高端產品要求大尺寸、功能全、配置高和外觀設計精致?梢园l(fā)現(xiàn),市場對理想產品的需求“型號”并不很多。目前彩電市場充斥的三四百個型號,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個別型號的銷售利潤甚至低于產品的營銷成本。銷量好的型號,是銷量最差型號銷售數(shù)量的十幾倍,甚至更多。
本質上,智能3D平板電視是一個“同質化”嚴重的產品。這種同質化的趨勢甚至比PC、手機還要嚴重。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應用發(fā)展到智能時代之后,產品差異更會逐漸變小。結合不斷向理性化發(fā)展的消費市場,降低產品型號絕對是明智之舉——微量型號管理獲得成功,在電子界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蘋果公司的手機、平板電腦,甚至筆記本電腦的型號一直不多,甚至很少。
索尼勇敢的降低產品型號數(shù)量,是對平板液晶電視“標準化”產業(yè)趨勢的認同和適應。平板電視的主要部件,面板、信號處理器、智能電視功能的CPU積極各種附件都是標準化的半導體產業(yè)的產物。有這些器件組合而成的彩電也應該具有半導體產業(yè)標準化技術的特色。型號設計必須簡潔、直觀,符合產品市場定位,甚至強調客戶需求的精準性——更多的產品型號的存在自身就是企業(yè)經營管理,特別是對技術趨勢、技術應用和客戶需求定位上把我不當?shù)漠a物。
如果說,索尼降低產品型號是彩電“新經濟模式”的一個特征;那么以“跨屏”為主要概念的智能電視應用就不僅僅是局限在彩電產業(yè)的新經濟模式,更是PC、手機和PAD產品的新經濟模式。
聯(lián)想在宣講其智能彩電業(yè)務的戰(zhàn)略時一直在強調四屏融合:手機、PC、平板和彩電的融合應用。蘋果公司指出,其智能電視將可以共享智能手機、IPAD或者PC產品的軟件、內容甚至計算能力:蘋果將用其智能手機作為蘋果TV的遙控器之一。
2011年,國內智能電視的開啟著海信就推出了TVpad產品——具有彩電血統(tǒng)的平板電腦。也許這是IT背景薄弱的彩電企業(yè)在面對多屏融合時代的“激進”之舉,但是從未來戰(zhàn)略來看,這種橫向的“智能應用”,是不可回避的話題。正因如此,TCL智能手機,大舉回歸國內市場,并提出建設300家TCL王牌智能手機直營店的目標。
不管中心是什么,但是一條以智能連接的主線,已經將彩電市場的競爭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傳統(tǒng)電腦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再找個嶄新的橫向價值鏈之中,甚至還包括“遠在天邊的‘云’”。國內某知名彩電企業(yè)的老總甚至暗地里指出:單獨的彩電將很難生存,就如同單獨的PC企業(yè),現(xiàn)在已經非常少——同方、方正等國內知名PC企業(yè)都已經放棄PC領域的耕耘。
作為三網融合概念最終瓜熟蒂落的標志,智能電視將是一個徹底埋葬傳統(tǒng)電視產品、并同時徹底埋葬傳統(tǒng)電視產業(yè)競爭模式,甚至可能徹底埋葬傳統(tǒng)型的電視企業(yè)的產品。變革是必須的,融合和橫向的競爭是“彩電新經濟”模式的核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