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消息,國外知名蘋果產品爆料人Jon Prosser在YouTube頻道發(fā)布視頻分享蘋果 AR/VR 眼鏡的最新信息,這款產品的官方命名為Apple Glass,采用塑料材質,沒有攝像頭,有遠視鏡片、近視鏡片等各種型號可供選擇,售價最低499美元。
5月26日,臺灣媒體報道,蘋果最快將在今年底連同5G iPhone、一起發(fā)布蘋果智能眼鏡(Apple Glass),目前高通持續(xù)研發(fā)擴展實境(XR)芯片,采用臺積電7nm制程。蘋果有可能等待最新款A14芯片問世,應用在Apple Glass.蘋果最快今年推出智能眼鏡 ,臺積電廣達和碩將受惠。
實際上,蘋果早在2013年就開始為自己的AR硬件鋪路,2018年更是直接收購了生產用于AR眼鏡上的波導反射鏡片公司Akonia Holographics,同時也在一邊申請了200多個包括頭戴式顯示系統(tǒng)在內的AR硬件相關技術專利。
而在2018年11月,美國CNBC也曾報道了華為對AR行業(yè)的規(guī)劃,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接受媒體采訪時說,AR眼鏡與智能手機結合起來將會給用戶更好的視野,也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余承東還預測說未來1到2年里,AR眼鏡將會實現商業(yè)化,甚至是華為也會推出AR智能眼鏡產品。
也正如余承東所述,2019年12月19日,華為全新VR眼鏡正式上線開賣,售價2999元,其前端厚度僅26.6mm,僅為主流VR產品的約1/3;重量166g,約為Oculus Quest的30%。作為一款VR視頻的觀看設備,這款眼鏡無疑是極具競爭力的。
其實在更早之前的2012年,谷歌就曾經發(fā)布過一款概念版的Google Glass,當時預定價格為1500美金,隨后便引起了科技行業(yè)的AR眼鏡熱潮。但當時這款產品離大眾市場還有很遠的距離,高昂的價格、很短的續(xù)航和需求性不高的功能都屬于大眾詬病的致命點。
自然而然,Google Glass這款產品也就此沉寂,VR產業(yè)在經歷了產業(yè)炒作高峰后,在2017年跌入低谷。
不過時代總要發(fā)展,科技也在進步,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積累的海量數據、圖像及語音識別技術日臻成熟,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技術不斷發(fā)展,技術成本也在逐年降低,所以AR以及AI都在迅速地發(fā)展并廣為人知。
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手機和網絡平臺頻繁地應用這些技術就可以感受得到,用戶對AR的認知逐漸強化,也為新技術輔助甚至替代手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PC、智能手機完善的產業(yè)體系為VR、AR發(fā)展奠定基礎,5G的普及也有望進一步助推行業(yè)發(fā)展。
現在 AR 的光學,依然處于發(fā)展階段。AR(增強現實,Argumented Reality)的本質,是將設備生成的影像和現實世界重疊,大部分的技術都是通過光學組件進行反射、折射、衍射,最終到你的視網膜上成像。
▲微軟的 HoloLens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AR整機廠商,都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技術和資源都不可能和微軟、Magic Leap相比。主要是利用國內完善的加工產業(yè)鏈,推出自己的整機產品,但多數不掌握核心部件的研發(fā)能力。
現市面上的多數AR產品,仍舊類似于諾基亞年代的手機屏,亮度低,可視角小,笨重,耗電。以不同的光學技術為核心制造出來的AR眼鏡,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甚至可以理解為不同的物種。
光學技術的積累,也恰恰是AR眼鏡團隊是否能夠突圍而出的決定性因素。
作為一家掌握核心光學技術的企業(yè),KUPA(庫帕)也一直關注著AR行業(yè)的發(fā)展,期待且嘗試推動光學行業(yè)發(fā)展,期望AR的光學行業(yè)標準建立。
目前市面的商用AR產品,在庫哥看來,更像是未來 AR 眼鏡的雛形,以及還有廠商在「后 Google Glass 時代」回到起點的重新思考。
但蘋果和華為的參與,也讓人們更加期待功能更多、使用場景更廣、能夠支持網絡和 AR 的下一代智能眼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