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市場還有另一個“高大上”的概念,即激光電視。2017年11月底,海信再次推出S和L兩大系列激光電視產品新品,覆蓋80到150英寸畫面,與液晶電視的“小”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大電視也有它的劣勢,那就是“價格”。雖然,與同樣100英寸的液晶比較,激光電視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價格。然而,這4K百寸激光也是數(shù)萬元的“高價產品”。當然,市場也有一些2萬元上下的2K激光電視產品——即通過分辨率指標的降低,壓縮了產品價格。
但是,即便如此,激光電視距離主流大尺寸電視機“萬元全套包辦”的價位還是有差距。而且,與另一個銷量頗大的家用大屏產品“微型智能投影機”比較,后者的價格只有2000-5000元——亦是這種價格,決定了這類產品每年能獲得近百萬的銷售規(guī)模(雖然其無法提供彩電那樣,明亮光線下使用的效能,只能應用于“小黑屋”模式。)
所以,基本結論是,激光電視的銷量更多的制約因素就是“價格”——不是要比同尺寸液晶便宜,而是要能進入更多百姓的承受空間。只有后者才能促進激光電視產品的“規(guī)模增長”。
2017年,激光電視產品線已經得到極大的豐富、產品技術更為成熟穩(wěn)定。那么,2018年的任務是什么呢?當然是“抓住銷量規(guī)模”了。因此,在行業(yè)參與者增加、產品成熟度提升的背景下,激光電視是不是會“價格劍走偏鋒呢”?
一方面,2K產品已經成為降價的急先鋒。單款主機特價機型13000元成為2017年的“低谷”。即便是套裝產品,2K激光電視亦難以售價超過2萬元。2018年,其價格進一步壓縮到萬元左右,或者在第四季度突破萬元,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面,4K產品還是“鳳毛麟角”。只有海信一個品牌實現(xiàn)了4K激光電視的系列化和規(guī);_@是因為海信激光電視“更多的自我對標液晶產品線”——高端液晶電視都是4K產品。而4K顯然是一個很大的成本因素。從產品線結構看,海信也在通過80英寸這樣的產品,適當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這方面,2018年,價格大幅下降的空間并不大。
因此,激光電視將是一個“割裂”的市場:2K的價格下降,與4K的高位徘徊,2018年并存的概率很大。想要購買激光電視的消費者,是不是在二者之間有所糾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