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高清標準頒布 我們還能買什么樣的電視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06-04-07 作者:佚名

  以下內容選自新浪科技頻道3月30日新聞,內容為國內高清電視標準即將出臺,分辨率高于720線的才能被稱之為高清電視,然而事實真是如此,日立1024x1024屏以及松下1024x768的屏究竟能不能被稱為高清呢?筆者會在后文中對該內容進行一個探討。

新聞回放:記者:胡春民 李倩 轉自新浪科技

  據可靠人士透露,我國電子行業(yè)高清電視標準將于近期出臺,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液晶背投電視、CRT背投電視等新型彩電必須滿足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才能有資格稱為高清電視,CRT電視如果清晰度達到620線以上也有可能被認定為高清電視。

50英寸以下等離子無一達“標”

  高清標準對等離子電視沖擊最大,以前媒體也曾有“42英寸等離子電視九成以上都是非高清“的報道。

  據了解,當前我國市場銷售的等離子電視大部分都是50英寸以下的產品,50英寸以上包括50英寸的產品其物理分辨力大都在1366×768以上,滿足720線的清晰度標準沒有問題。

  但專家指出,物理分辨力為852×480、1024×768、1024×1024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還達不到720線清晰的要求,而目前松下、日立、三星、LG等主流等離子電視企業(yè)都把物理分辨力為1024×768、1024×1024的產品認定為高清。

廈華電子副總經理曾慶將告訴記者,國外一般將市場上物理分辨力達到1024×768、1024×1024的也稱為高清,但這一分辨力肯定到不了720線,在國內也就意味著不是高清。

  “松下已經注意到即將公布的高清標準,上海松下正在與松下日本總部積極溝通,建議日本松下能夠研制出適合中國高清標準的產品!鄙虾K上碌入x子顯示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孝齊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但田孝齊副總經理同時指出,松下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份額不到其全球市場的10%,由于42英寸物理分辨力為1024×768的產品在國外都被認定為高清產品,松下日本總部會不會為中國市場單獨研制還不能最終確定,不過,他們會盡力向總部建議。

  全國音頻、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趙新華告訴記者,50英寸以下等離子電視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在技術改造方面應該問題不大,但這會增加相應的成本。

  日立宣稱其獨有的ALIS屏技術在50英寸以下產品上也無能為力,盡管他們聲稱已經全面向高清轉型,但他們物理分辨力為1024×1024的產品也同樣達不到720線清晰度的要求。

  日立(福建)數字媒體有限公司營業(yè)本部副本部長衛(wèi)旭東告訴記者,日立日本方面正在著手研制適合中國高清標準的產品,但這里面臨著日立全球研發(fā)與中國單獨研發(fā)的矛盾,為中國市場單獨研發(fā)肯定會增加成本。

“高清標準”為CRT預留了市場空間

  據知情人透露,CRT電視高清標準定為620線,這對彩管產業(yè)乃至延遲CRT電視退出市場都會有一定好處。劉全恩高級工程師介紹,如果彩管產業(yè)改進技術,CRT電視達到620線的清晰度應該沒有問題,而且CRT電視在色彩還原性、亮度、運動圖像拖尾時間等方面占有優(yōu)勢。

  中怡康時代研究公司總經理李基祥告訴記者,截止到今年2月份,CRT彩電的市場占有率雖達到82%左右,但銷售額只有42%左右。不過,劉全恩指出,在30英寸左右的高清電視市場,CRT電視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在這一市場他們將面臨來自液晶電視的競爭。

  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商品事業(yè)化推進部應用技術科科長單鵬介紹說,目前他們已經有28英寸、32英寸、36英寸的高清晰度彩色顯像管,28英寸的清晰度達到620線應該沒有問題,32英寸的可以達到680線,36英寸的甚至可以達到720線。

  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營業(yè)部部長李大林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真正的高清彩管很少,很多都是將蔭罩截距變細,但這并不是真正的高清彩管。按照高清電視16∶9的顯示比例要求,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是28英寸和32英寸的電視。

  他還說,目前北京松下28英寸的高清彩管每月大約有二三萬只的產量,如果標準正式公布之后,他們每月的產量可達七八萬只。

  據專家介紹,清晰度達到620線以上的彩色顯像管成本并不比普通顯像管高出多少。28英寸的高清彩管以前都是從國外進口,價格高達900多元,今年以后,北京松下已引進生產線,28英寸的將會降低到800元左右。

  單鵬同時提醒,認定CRT電視是否是高清除了顯像管本身物理分辨力之外,還要考慮電路方面的清晰度,對于CRT電視來說,電路方面的清晰度將顯得更為重要。

  據專家介紹,目前普通CRT電視的視頻帶寬大約為8兆~10兆,而高清晰電視節(jié)目至少需要25兆~30兆的帶寬。所以,CRT電視要想成為真正的高清電視必須進行電路方面的技術改造,而這方面增加的成本遠遠要高于高清彩管方面增加的成本。

  由于后面的內容與本次探討的內容并沒有太多實質性的關系,筆者在這里對該內容進行了刪節(jié)。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下所謂高清標準的概念。

“高清標準”究竟應該如何解釋?

  原則上來說,國際上并沒有對高清進行過非常嚴格的定義, 我們也看到過很多次關于高清的名詞,如720P、1080i以及1080P,720P為原歐洲高清電視的標準,分辨率為1280x720逐行,而1080i(1920x1080隔行)則最多見于日韓以及美國等高清電視臺。而1080P逐行方式播出的電視節(jié)目則相當的少見。

  因此國際上通常將垂直顯示分辨率達到720線以上的電視稱為高清電視。不過這里還有一個問題,有些高清節(jié)目的分辨率垂直分辨率雖然可以達到720線的水平,但縱向分辨率只有960線(4:3標準),不符合720P中所提到的1280*720(16:9標準)的形式,如我國的HDV標準。從原則上來說它當然也能算是高清。

  那么對于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未來可能頒布的國家標準所謂的720線,我們又改如何理解呢?

  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只是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只要垂直分辨率達到720掃描線的都可以被算作為高清電視,然而看起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尤其是本文開頭所說的那段50英寸以下等離子皆無法達到其要求,顯然這點和市面上所出售的部分等離子電視的特點是不相符合的,我們先來看一下市面上所出售的等離子電視機的狀況。

目前等離子產品的高清應該怎么計算?

  理論上來說,液晶電視更容易實現高分辨率 ,通常2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都可以輕易的達到1280x720以上的分辨率。因此高清標準對于液晶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再來看等離子,最近松下新發(fā)布的VIERIA系列等離子電視65英寸的TH-65PV500C達到了1366x768的分辨率,達到高清標準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本文開頭也提到過50英寸以下的產品 皆不符合高清的標準,對于這點,松下分別率僅有858x484的42PA400C的產品自然無法稱之為高清,然而其中的爭議出現在了分辨率為1024x788的松下42PV500C、50PV500C以及日立分辨率為1024x1024的42PD7900TC之上了。

    等離子電視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過4:3比例的產品,因此以上這兩款產品的分辨率就顯得比較奇怪了。我們先來看下它們的成像原理。

    1024x768的分辨率并不是代表著4:3的縱橫比,這是由于其發(fā)光像素間距不同的緣故。 理論上1024x768是4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極限分辨率了,由于等離子發(fā)光體本身體積的關系,很難做到1280x720的分辨率,但有效的像素排列間距使其顯示的縱橫比依然是16:9。

  日立ALLS等離子屏采用日立和富士通聯合開發(fā)的ALIS技術,即表面交替發(fā)光(Alternate Light-ing of Surfaces Method簡稱ALLS)驅動方法生產的。區(qū)別于一般的等離子,僅以兩個電極放電使介于其中惰性氣體發(fā)光,當奇數行發(fā)光顯示時,與相鄰的偶數行的電極由于電位相等則不能放電,使得偶數行起到非發(fā)光區(qū)的作用;ALLS技術采用了3個電極系統,屏幕以奇數線及偶數線交替發(fā)光,使得傳統驅動方法的非發(fā)光區(qū)也能發(fā)光,這樣完全可以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

    其發(fā)光原理有些類似于CRT電視的隔行掃描,雖然可能會有微小的閃爍,但對于畫面整體的鮮亮度而言是有所提升的。

    以下這張圖來自于某較權威機構的高清等離子體電視機技術要求表,只要垂直與水平解析度都超過720線的都可以被稱之為高清。

    事實上這兩款產品的垂直分辨率均超過了720線,對于本文開頭字面上所提到的720線的分辨率顯然是符合的,然而該篇報道中又提到了日立與松下的產品事實上并不符合即將辦法的國家高清標準,顯然這里所謂的720線,指的當然是1280x720的分辨率,同時也是這兩款電視機所存在的最大缺陷——橫向分辨率。

CRT又該如何計算呢?

   CRT電視能真正達到620線分辨率的并不多,目前最有實力生產相關彩管的廠家并不多,由于前段時間LG-PHILIPS的彩管工廠的關閉以及SONY HR36以及HR34的清倉,其相關廠商只剩下了松下-東芝以及三星兩家了。

SONY的HR36

  其中品質最好的當屬SONY的特麗瓏管,其代表產品HR36在清倉降價之時甚至引發(fā)了愛好者搶購的熱潮。而排名第二的非東芝的超細管D-SUP莫屬(據說D-SUP管的整體表現已經超過了特麗瓏管),最近國內炒作的比較火熱的創(chuàng)維32T88HT就使用了該款管子。不過由于前段時間松下和東芝彩管工廠的合并,目前具備超細管的生產能力但不再生產D-SUP管。

東芝CRT電視

  應該說CRT的最輝煌時代已經過去了,廠商不會將注意力再放在這一領域,同時由于精細管生產以及面向高清電視的高帶寬處理電路的成本居高不下,通常一臺品質不錯的16:9 CRT電視售價大約在4千元左右,除非是對于CRT電視有著特殊的愛好的發(fā)燒友,否則CRT的龐大體積實在是不適合城市住房面積偏小的特點。當然如果你的預算有限,考慮1-2千元的4:3標清產品自然也無可厚非。

    依靠降低門檻來使得原先并不符合標準的CRT產品進入許可的通道,也許只是為了產品本身的銷路著想,卻和480線標清相差無幾,這樣的高清你們愿意接受么?至少筆者不這樣認為。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高清顯示產品

  原則上,逐點對應的顯示方式才能真正的體現出高清的優(yōu)勢,能達到1280x720的分辨率自然是可喜,物理顯示1920x1080當然就更理想了。但從目前主流產品來看,無論是液晶和等離子電視都很少有完全能達到這一分辨率的產品。

  國內已經開播的高清電視主要為央視以及文廣的新視覺,兩套高清節(jié)目均采用了1920x1080的分辨率進行節(jié)目的傳輸,而1920x1080分辨率的液晶電視要到今年后半年才會大規(guī)模的上市普及,主流1366x768分辨率的液晶電視雖說以及超越了原本720P的最低要求,但面對1080i的高清電視同樣無法達到逐點對應的顯示效果。

    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論恐怕也只有FULL HD的設備才能完全的達到高清電視的要求。

    當然標準出臺了,產品自然是有標可依,普通消費者面對部分促銷人員巧舌如簧的忽悠工夫來,也可以多一個防止受騙上當的依據。但筆者認為,以如此一個標準全盤否定50英寸及以下尺寸等離子電視在未來高清市場中的作用未免有些難以接受,畢竟等離子電視在畫面的層次、亮度以及對比度上的優(yōu)勢是液晶無法取代的。

    本人并非等離子的忠實愛好者,但事實上標準出臺后50英寸及以下的等離子電視沒有立足之地確實給人的感覺。

    對于CRT電視的標準降低,筆者感覺如果僅僅是為了讓28英寸左右的顯象管給冠上“高清”的名義開賣這樣的做法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同一產品,不同型號不同標準難免會讓大眾對于高清的標準有所混淆,同時也有可能給了一些惟利是圖的JS們以可乘之機。

    當然在整篇文字中,筆者都在就高清標準所帶來的一部分問題與大家進行討論,其中有疏忽或者遺漏之處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最后筆者要提醒大家一句的是對于電視的選購, 相信自己的眼睛,同價位的產品最好貨比三家,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并不難。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