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種促銷花樣的不斷增多,很多消費者似乎都有一種被忽悠的感受,這種被忽悠的感受在平板電視產品上最為常見。
據筆者了解,很多彩電促銷員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都會說自己的電視擁有什么樣的獨特功能,各種尖端技術,各項參數指標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等等,而很多對彩電并不十分了解的消費者,往往就被促銷員忽悠,快速的下了訂單,等買回家,發(fā)現這些功能并不適用,畫質也不如自己在賣場看到的畫面那么清晰,結果后悔莫及。
為此,對于在選購電視的時候,還是要提前做做功課,對電視的各項參數指標多了解了解。作為非專業(yè)人士的消費者,在眾多名詞、概念、數據面前,很容易就陷入了另一個選購誤區(qū)——觀念誤區(qū)。而在中秋十一雙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筆者總結出了四大平板電視選購陷阱,希望能夠給網友們提供一些實用的參考。
陷阱一:“不傷眼”面板真的不傷眼嗎?
近年來,隨著電子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生活在日益加劇的各種電磁輻射包圍中的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環(huán)保。對于電視廠商而言,健康永遠是擁有巨大市場價值和潛力的營銷概念,于是就有了所謂的“不傷眼”面板,和液晶電視“零輻射”護眼說。然而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構成液晶電視的不止是面板,還有其內部的大量電子設備,凡有電從導體通過,都會產生輻射,零輻射的電視是不存在的。
至于部分廠商宣傳的“健康護眼”面板,大部分是采取貼膜的方式,或是利用“高動態(tài)清晰度=護眼”的非權威概念進行炒作。相對CRT和等離子顯示器,液晶電視的輻射值更低,但由于LCD非主動發(fā)光,而是利用相位偏轉原理開關光波,發(fā)射出來的光波的相位是恒定的,其發(fā)射出來的是偏振光,眼球長期接受這種光波容易導致肌肉緊張。偏振光是由液晶電視本身的發(fā)光原理決定的,并非采用某種面板技術可以扭轉的先天性因素。合理的用眼習慣,適當的亮度和對比度設置,良好的觀看環(huán)境,養(yǎng)成這些方面的良好習慣遠比購買“健康護眼”電視對于眼睛的保護更有幫助。
就市面上數量龐大的液晶電視而言,索尼、三星、創(chuàng)維、海信等品牌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各種層出不迭的新技術、新概念有些的確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有些就僅僅是廠家的宣傳噱頭而已。
然而消費者并非專家,完全不必要糾結于名詞與概念,看的見摸得到便利與實用,才是在購買中應當關注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