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消費者可能會發(fā)現,咱們在晚上觀看電視節(jié)目,特別是在換臺的那一霎那,我們用肉眼就能看見液晶電視的屏面上會出現白色的散光或亮點,這樣的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漏光現象之一。那么液晶電視漏光現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漏光現象是由于液晶屏本身結構特點所致,在一定程度內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漏光不會影響電視本身的亮度、響應時間、壽命等基本技術參數。
據了解,液晶顯示器的漏光現象是由于液晶屏本身結構特點所致,在一定程度內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漏光不會影響電視本身的亮度、響應時間、壽命等基本技術參數。國家數字電視接收設備和性能標準制定工作組組長劉全恩指出:由于液晶屏等級的不同,漏光程度也有所不同,將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數字電視液晶顯示器通用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液晶電視在全黑屏情況下漏光必須≤4cd/m2的標準。
我們通常通過紅、綠、藍三種基本電視色來衡量電視的技術參數情況,基于液晶電視的特殊性,咱們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從紅、綠、藍、白、黑5種顏色來考察產品的品質,這樣除了可以了解基本參數情況,同時也避免您購買產品有壞點、亮點、暗點、漏光等不必要的麻煩。
液晶屏幕漏光現象是LCD技術本身的缺點,目前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且其相關的法規(guī)還非常滯后,暫時無法對漏光的液晶顯示器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因為漏光的液晶顯示器同樣能看。并由于漏光現象不會影響液晶顯示器的壽命、色彩等顯示器本身技術參數,只是在黑色或黑暗場景會給觀看者帶來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很難有標準衡量漏光多大程度一定會影響觀看。
雖說漏光問題不是液晶電視大的質量問題,其在保修期內只能換屏處理,但是換屏后廠商們也不能保證不漏光,這樣的問題著實困擾著很多消費者,希望在以后會有相關的法律政策來約束這類情況,讓消費者的利益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