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日本314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年,福島核電站核輻射問題一直是東亞乃至全球抹不去的陰影。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們周圍充斥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產生的電磁波所帶來的輻射同樣不容輕視,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冰箱甚至電吹風這些家電帶來的輻射對人體傷害更直接,今天小編在這里做下科普,讓大家了解下什么是家電輻射及其危害。
什么是家電輻射?
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有電流的地方就會產生電磁波,小到一個燈泡、大到電視空調洗衣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電磁輻射,而家電輻射就是一種電磁輻射。這種電磁輻射的大小跟電流大小密切相關,并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影響減弱,而金屬的導電特性對電磁輻射具有屏蔽防護作用。
核輻射則是由放射性物質在核反應過程中,由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tài)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主要是α、β、γ三種射線,除了帶有巨大的能量外也帶有很強的穿透性(主要是γ射線),衰竭周期長達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危害持久漫長。
家電輻射的危害
經過日本地震的科普,我們知道在核事故中釋放出的放射污染物具有大劑量放射元素,經過食物鏈循環(huán)殘留在人體內產生危害,是導致各種疾病發(fā)作誘因,最終引發(fā)基因突變或癌變。
相比之下,家電產生的輻射雖不會留存體內,但人體長期暴露在過量的電磁輻射環(huán)境下,也會對免疫、生殖、神經系統(tǒng)構成傷害,視力、記憶力下降,特別是對肝臟造血功能產生影響,并引發(fā)心血管病、糖尿病、不孕不育,嚴重的還可導致癌癥。因此,電磁輻射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繼水源、大氣、噪聲之后的第四大環(huán)境污染源,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做好電磁輻射防護是我們生活必修課。
當然,并非所有電磁輻射都會對人體帶來危害,合理的將磁場強度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并加以有效利用還可以對人體產生有益的作用,我們常見的按摩小家電、理療儀就是利用電磁輻射的溫熱作用來消除患處的炎癥,達到治療目的。此外,電磁輻射也會影響其他電子設備正常工作,在國家相關標準都會有電磁兼容性(EMC)的要求。但對于普通消費者,最需要關注的還是家電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為了防止電磁輻射污染,保障公眾健康,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衛(wèi)生部頒布了《公眾照射導出限值》(GB8702-88)和《環(huán)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分級標準》(GB9175-88),對電磁輻射制訂分級標準,其中一級標準屬于安全,二級標準可能引發(fā)不良反應,超過二級標準以上,則對人體可帶來有害影響。
筆者還找到了一份常見家用電器電磁輻射檢測數(shù)據表,大家不妨了解下自己身邊的家電輻射有多大。
目前科學研究表明,超過2毫高斯(約等于20μw/cm2)以上電磁輻射屬于過量輻射會導致人患疾病。專家表示長期接觸低于2毫高斯的電磁輻射是安全的,這也只是相對安全,任何人工制造的電磁輻射都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影響,所以為了健康著想,大家還是在日常生活使用家電時,盡可能做好自我保護,讓接觸到的輻射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