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中國彩電商走向世界 沖擊國際巨頭份額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1-09-09 作者:灰石

國內份額此消彼長 外資跌至三成

    近年來,外資彩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日漸萎縮,據市調機構最新調研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外資品牌份額跌至35%以下,TCL、康佳、創(chuàng)維、海信、長虹等國內品牌份額占比將近七成。在剛剛結束的德國IFA2011展會上,LG海外銷售主管也表示,中國彩電品牌已經開始進軍世界市場,將對國際彩電制造商造成強大壓力。

    同時,因全球平板電視終端需求疲弱、面板價下跌等原因,上半年外資彩電品牌陷入了集體虧損,而國產彩電在產品功能、外觀設計和產品質量上均有了很大的進步,再有著國內高世代液晶面板線的陸續(xù)投產,國產彩電廠商將迎來極佳的發(fā)展機遇,有望走向世界,沖擊國際彩電巨頭的市場份額。

TCL 推出智能云電視

TCL 推出智能云電視

康佳發(fā)布云電視新品

康佳發(fā)布云電視新品

    國內份額此消彼長 外資跌至3成多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首都披露了“2004-2011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概況”,數據顯示,自2004年開始,國產彩電與外資彩電在激烈競爭中此消彼長。今年1-4月,國產彩電零售份已達65%,僅海信、創(chuàng)維、TCL三大國產品牌就占據了約40%的國內市場。

    中怡康數據,國產彩電已奪取國內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今年1-4月,本土品牌海信、創(chuàng)維、TCL、康佳、長虹等市場份額達64.54%,于此同時,外資彩電市場份額卻不斷萎縮,三星、索尼、夏普、松下等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僅占到35%。

    以海信為例,自2004年起,海信在平板市場已連續(xù)6年居國內平板市場銷量榜首。2009年,海信市場份額一度高達16.5%。今年1-4月,海信市場份額為14.78%,創(chuàng)維緊隨其后,占12.86%,榜眼為TCL,市場銷量占比達10.8%。

    而外資方面,部分品牌已現頹勢,彩電行業(yè)曾經顯赫一時的東芝彩電,最近幾年似乎“流年不利”,其彩電業(yè)務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甚至跌出10名以外,從2004年的5.30%降到了如今的1.63%。數據顯示,2010年東芝在國內市場的平板電視銷量不足50萬臺。

    另一曾經的全球知名品牌飛利浦,市場份額更是從7.09%跌至1.21%,其沒落顯而易見。而三洋則多年來一直占據著不足2%的市場份額。更有甚者,彩電業(yè)務一直虧損的日立近日明確表示將出售LED背光技術,通過出售技術獲得數十億日元的收益,希望在下半年其彩電業(yè)務能扭虧為盈。

三大彩電廠商擠進全球前十大品牌

   

    根據集邦科技旗下面板研究部門WitsView以及大陸研究機構Σintell公布的七月份中國六大電視品牌廠整機出貨報告顯示,2011年7月份中國六大電視整機出貨量均呈現拉升狀態(tài),預計八月份出貨將上升16%。其中,海信、TCL、創(chuàng)維三大品牌上半年出貨量已經擠進全球前十大電視品牌之列。

    報告顯示,2011年7月份中國六大電視整機出貨呈現拉升狀態(tài),月成長12.5%,出貨總量為292.4萬臺,年成長33.7%,預計八月份出貨將在往上拉升16%。原因除去年同期市場買氣低迷外,另外主要中國品牌七月紛紛展開多次價格促銷,以及后續(xù)節(jié)慶鋪貨所致,但是面板采購量卻繼續(xù)呈現下跌狀態(tài),需求相較六月呈現8.2%之跌幅,液晶電視面板采購總量來到279萬片。

    WitsView于今年六月下調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規(guī)模到2.014億臺,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整體需求相較去年僅成長約7%。受限于全球經濟狀況不明朗,以及中國家電下鄉(xiāng)計劃于年底以及明年,將陸續(xù)停止所有專案之狀況,預計明年中國成長力道也由今年的15%下滑到僅成長約為10-12%,明年整體液晶電視需求預估之成長力道也僅約7-10%。

    WitsView研究協理劉陳宏表示,七月份中國六大品牌出貨量來看,TCL增長25%居首位,其次長虹成長16%,海信增長15%,創(chuàng)維和康佳分別增長13%和6.5%,只有海爾出現13%的跌幅。

    從出貨比重來看,海信以25%的占有率位居第一,TCL以21%位居第二,創(chuàng)維則以19%排名第三,海爾占有率下降到8.5%,依然排名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11上半年整體全球LCD TV品牌市占率排名中,海信、TCL、創(chuàng)維分別排第8-10名,實力不可小覷。

    7月六大品牌LED TV滲透率約為48%,而一到七月平均LED TV滲透率約為40%。根據WitsView調查,2011年整體LCD TV滲透率為42%,其中中國六大品牌平均透率約為45%。

    以國內外出貨比例看來,1-7月六大品牌國內外出貨比例為76%:24%,而七月份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的出貨比重則為73%:27%。相較6月的出貨比重來看,7月六大電視品牌對國內市場的出貨比重和出貨數量為自5月以來首見月成長,而出口也保持高出貨量水平。

外資集體虧損成就國產品牌新機遇

   

    今年7月底,外資彩電品牌索尼、三星、LG、夏普、松下等廠商先后發(fā)布了201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日韓巨頭顯示相關業(yè)務基本呈現全行業(yè)虧損狀態(tài),其中索尼虧損155億、夏普虧損493億、松下虧損303億、三星虧損2100億,巨頭們還紛紛下修全年度出貨目標和營收金額。

    索尼財報顯示,第一財季BRAVIA液晶電視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下滑4%至490萬臺,并將全年度(2011年4月-2012年3月)液晶電視銷售目標將自原來預估的2700萬臺下修至2200萬臺,遜于上年度的2240萬臺。

    三星曾宣布正考慮削減液晶面板資本支出,追加到半導體業(yè)務部門,并宣布裁減10%的電視液晶屏部門高官,以緩解經濟壓力。同時,日前還傳出三星將在年底前大減液晶電視面板產量的80%,不過隨后三星又發(fā)表聲明表示否認,稱只會根據實際需求調整面板產量。

    LG也明確表示,大幅削減2012年的資本支出,以應對液晶市場面臨的不景氣,日前LG宣布公司明年在生產設施方面的投資為30萬億韓元(約合28億美元),比先前的修訂預算削減了約33%。同時,LG還表示將在2012年停止建設新液晶工廠的計劃,其中包括LG廣州8.5代線項目。

    關于虧損原因,日系廠商均歸結于日本3.11大地震,以及日元升值的影響。但據業(yè)內人士分析,經濟的衰退,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經濟的衰退,是導致電視機售價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這使得電視制造業(yè)供給過剩的問題更加惡化。

    此外,外資品牌一向以高端高價自居,在國內市場有著不錯的口碑,然而最近外資電視卻頻頻爆出質量問題,所謂原裝液晶面板也被曝光其實是由臺灣企業(yè)代工完成;索尼在質量問題上也“毫不含糊”,黑屏事件雖不是經常發(fā)生,卻讓人震驚;東芝的豎線門時間則讓人“回味無窮”,東芝也因為豎線門處理的不妥善而差點徹底離開國內市場。

    隨著電視行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向高端的外資電視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價格戰(zhàn)的道路。今年以來,外資電視多次出現價格跳水,今年中秋市場,外資彩電更是瘋狂降價,雖然這一舉措讓外資電視在與國產電視的競爭中更具優(yōu)勢,卻也同時降低了外資電視的盈利空間。

    在這場中外彩電廠商較量中,外資品牌受歐美等發(fā)達市場需求疲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集體虧損,同時又在中國市場份額受到擠壓。而國內彩電廠商份額卻不斷上升,在全球市場也開始占據一席之地,憑借著對智能、3D等行業(yè)熱點的把握,以及高世代面板等上游資源的到位,迎來了最有利的發(fā)展時期。

特別提醒: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翻版/抄襲必究!
最新平板電視觀察資訊

OFC2025丨長飛以創(chuàng)新科技賦能數字未來

當地時間4月1日,美國光纖通訊博覽會及研討會(OFC)展覽盛大開幕,長飛公司以“Connect the World

HDMI 2.1b功能為娛樂系統(tǒng)設立新標桿

如果打算將所有這些影音產品組合成一套家庭娛樂系統(tǒng),對于家庭用戶來說還有更多好消息。由于HDMI&r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