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彩電企業(yè)涉足上游的三個風險

來源:日經(jīng)BP社 更新日期:2007-01-23 作者:古木
    進入07年以來,不斷傳出中國彩電企業(yè)涉足上游制造領域的新聞。首先是涉足面板制造已有數(shù)年之久的上廣電、京東方以及昆山龍騰宣布將于07年共同出資投建液晶面板獨立工廠,隨后長虹也高調表示涉足等離子面板制造領域,最近,中國國內最大的彩管企業(yè)彩虹集團投資的第一條中國資本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也開工建設。

    國內彩電廠商進軍上游面板市場已不再是個案,逐漸成為集體行為。

    事實上,自中國數(shù)字電視進入整體平移階段以來,平板電視的市場需求量大增,從各種渠道統(tǒng)計信息來看,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銷量接近500萬臺,保守估計2007年將達到1000萬臺。

    不過就在平板電視銷售形勢一片大好的06年,也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國內彩電廠商普遍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甚至虧損的跡象。利潤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國內廠商在平板電視方面不掌握核心技術,只是機械地完成從零部件組裝到市場銷售,缺少技術含量,整體處于產業(yè)鏈的中下端。與此同時,成本分析也顯示,平板電視70%的成本來源于面板等零部件。因此這么多廠商聚焦在終端市場,就讓本身利潤很低的市場利潤更低。

    但面對飛速增長的市場,國內企業(yè)也想贏得屬于自己的利潤空間。2006年,不掌握面板核心技術的國內彩電企業(yè)逐漸意識到平板時代的危機,而這種危機也迅速被國內一些企業(yè)轉化成生產力。這就造成了近段時間國內彩電廠商扎堆進軍上游面板領域的現(xiàn)象。

    即便如此,國內彩電廠商涉足上游面板制造存在三方面的風險:

    一、市場層面。隨著各電視廠商的不斷擴產,平板電視無論從上游面板還是整機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供大于求的狀況,這種跡象在2007年還將持續(xù),競爭也將變得更激烈,因此如何讓產品依靠先進的設計或技術在市場上獨樹一幟,是困擾眾彩電廠商的問題之一,國內彩電廠商同樣不能避免。

    二、技術層面。日韓以及臺灣廠商掌握面板核心技術的時間較長,而且容易實現(xiàn)技術升級。國內彩電廠商目前技術實力處于起步或者初級階段,根本不能和日韓廠商相比,如何在投資后保持或加大對技術的投入,跟上甚至超過日韓廠商技術研發(fā)步伐的難度可想而知,技術風險也顯而易見。

    三、資金方面。索尼、松下、三星、LG都是資金實力雄厚的消費電子企業(yè),每筆動輒幾十億美元的投資還是讓國內任一廠商難以對決,而對中國企業(yè)來說,單家企業(yè)有能力運轉這筆資金的并不多,因此通過什么方式吸納什么資金去涉足上游,這是值得深思熟慮的。同時即便是勉強湊足資金,如何保證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來保障技術升級、市場推廣等也將是棘手問題,而且面板投資也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行為,因此如何進行下一步運轉也將是廠商頭疼的問題。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