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投影機從無到有,經歷了愛好者DIY時代、手工作坊式時代,才走到了目前的專業(yè)化設計生產,已初具產業(yè)規(guī)模,其中的佼佼者充分地整合了現(xiàn)有的資源、協(xié)作、配套逐漸形成了一條產業(yè)鏈。現(xiàn)在的國產液晶投影機無論是體積、外觀造型、亮度等硬指標,還是畫面質量、可靠性等幾項軟指標,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如瑞誠“魅影E”超靈巧家庭影院用液晶投影機,體積和造型媲美主流的三片液晶投影機,與早期的平看象風箱,豎看象電腦的不倫不類外觀比,“瘦身”效果明顯,算是登堂入室了,這主要得益于較早引入了創(chuàng)新的產品工藝美術設計理念及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思路。早期的國產投影機在觀看時環(huán)境需暗到男女難辯,現(xiàn)在有的國產品牌已達到了電教的能接受的基本亮度水準,可以邊聽講邊做筆記,亮度達500~1200ANSI流明,提高了十多倍。畫質評判有了企業(yè)標準,主觀感覺部分機型的畫質已毫不遜色主流的三片機,有影有聲就不錯已真的成為了歷史。可靠性也由臺臺回“娘家”的尷尬,到95%以上的開箱合格率,有了質的飛躍。
總體來看,與國際主流投影機相比,目前的國產投影機價格優(yōu)勢明顯,耗材低廉,但綜合性能平平,基本上進入了對品質要求不高(比如:亮度、體積)的娛樂場所,市場容量有限,要進入發(fā)展空間巨大的家用市場還必需邁過諸如散熱及噪音、防塵、漏光等門檻。部分國產投影機廠商對這類相對較“軟”的指標重視不夠,其實這些都是主流投影機的核心技術,它們之間互為矛盾互相牽扯,要求一個滿意的平衡點,實屬不易。但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國產投影機才能上檔次,具備好用、易用、耐用的特點,加上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才會得到家用市場的青睞,登堂入室而進千家萬戶,甚至沖出國門,走向世界。
散熱及噪音
投影機的熱量主要來自光源及其附屬的功率電路,液晶屏被動吸收光能而積累熱量,其它的電路發(fā)熱較少。在投影機內,部件裝配緊湊,容積率很高,通過常規(guī)的自然散熱幾乎不可能,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風冷強制散熱。機內的部件對溫度敏感的等級依次為液晶屏組件、電路組件、光源組件。液晶屏受液晶材料及偏光片材料的限制,分常溫0~50℃、寬溫-20~70℃、超寬溫-40~90℃三種類型,在投影機中使用更關心的是溫度上限,高上限的液晶屏散熱設計靈活,可以很好地兼顧噪音及防塵。耐溫等級可以從液晶屏使用手冊中查到,也可以自行實驗測試,常用的屏我們實測過一些,如夏普的LQ050A3AD01極限在85℃,夏普的LQ64P312、LQ64SP1/2均在55~60℃,而日立的TX18D11VM1高達90℃。光源組件由燈泡、反光碗、光匯聚系統(tǒng)組成,燈泡及其反光碗的耐溫等級較高,燈泡的石英電弧管工作溫度在900℃左右,新型的陶瓷電弧管能在1200℃工作。反光碗的玻璃基材耐溫600℃,相對薄弱的是其上鍍的多層高溫介質膜,一般400℃能工作3000小時左右,并保持80%以上的反光率。聚光鏡基材能耐高溫,但如其較厚,工作時前后表面溫差過大,可能因熱應力而出現(xiàn)裂紋。
從上文中,我們很自然地形成一個設計思路,優(yōu)先考慮屏的散熱,其次是光源組件,兼顧功率電路的散熱。圖1是某國產投影機的典型散熱風路,在好幾個品牌中或多或少都有它的影子,這種風路一改早期的雙風機并流結構,采用一壓一抽的推挽風路,風路基本封閉且指向明確,其工作原理簡單,由圖很易理解,在此不贅述。關鍵是在風路進口的導流變壓腔上,有的廠家在仿制時沒有領會原設計精髓,省去了導流變壓腔或未嚴格按照設計尺寸,不能形成定向的高速噴射氣流,散熱效果大打折扣,同樣條件下實測屏溫要高10~12℃。
這種散熱風路雖然有較高的散熱效率,但還是一種淺層次的被動的散熱方式,我們認為更高層次的散熱設計應對熱量的產生累積機理上加以透徹的理解,主動出擊,減少熱量的產生,阻斷熱量的傳播。比如:普通液晶屏的偏振片緊貼液晶玻璃基板,偏振片上積累的熱量通過直接傳導的方式傳給液晶,容易導致液晶過熱,我們可以將光線入射端液晶自帶的偏振片剝離,另采用1毫米以下光學玻璃粘貼偏振片(與液晶屏保持3毫米左右間距),并對光學玻璃的非粘接面鍍反熱膜,同時偏振片和液晶玻璃基板之間形成一空間,可以有效地阻斷熱傳導,并增加兩個受風面。這種處理方式配用合理的風路設計,往往可以承受575W以上大功率燈泡的照明。此外,目前大多數(shù)國產投影機廠家對投影用光源的光譜能量分布很少考慮,更無相關測量儀器,向光源生產廠家提不出自己的要求,特別是熱效應明顯的紅外段光譜的能量指標。隔熱鏡和介質膜雖然可以隔斷和透射紅外段光譜的能量,但在機內多次反射和吸收后,還是會變成需要帶出的熱能。所以對光源提出適合投影用光效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光源發(fā)出的各向異性的自然光投向液晶屏,首先被偏振片擋去一半,另一半被通過,即50%的光被偏振片吸收少量反射,這還是理想情況,實際上通過的另一半光也會被反射折射吸收,最終通過的光低于44%,也即大部分的光被偏振片吸收而轉化為熱能積累。如果能將光源來的自然光轉化為線型偏振光(PCS轉換),理論上光的利用率增加100%(實際可做到25—75%),偏振片積累熱量反而減少一半。目前用雙折射的原理,經濟地實現(xiàn)了偏光變換,即所謂的PCS,可將偏振片對光的利用率由44%以下提高到75%以上。
投影機的噪音主要由散熱風機快速運轉及高速氣流與風道摩擦產生,少部分機型內件布局不合理會共振而發(fā)音。在瑞誠專門的消音室中,我們測量國產投影機噪音一般在60~73dB之間,用作對比的PHILIPS LC3631的噪音為50.2dB。國產投影機主要使用8025的雙滾珠軸承風機NMB3110L,也有用蝸殼風機DB3730PB-1的。查風機的樣本目錄,這種風機隨轉速、風量、風壓的不同,風機的本身噪音在30~41dB之間,軸承結構的變化影響不大,此值與國產投影機高達65~73dB的噪音比較,明顯不是主要矛盾,因此要走出一味追求風機本身噪音低的選型誤區(qū),合理高效的風路結構再配以恰到好處的風機驅動電壓才是降噪的根本所在,可喜的是有的國產投影機廠家已經認識了這一點,采用了流線型注塑短風道,風機智能化驅動技術,噪音的控制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
漏光與防塵
主流投影機的光路為注塑全封閉結構,幾乎不漏光,國產投影機的光路封閉性不好,風路光路有些地方本身是重合的,明亮的光線極易從進出風口,機箱散熱孔射出來,在暗環(huán)境下很扯眼球。光沿直線傳播,風是流體可轉彎抹角,所以要解決好漏光的問題,重點在光路和風路的結構設計上,讓光路和風路相對獨立,采用風向轉角90。的蝸殼風機,再輔以合適的吸光材料,均能取得良好的避光效果。
粉塵是光學器件的克星,防塵也是投影機的核心技術之一。主流和國產的投影機都覺得頭疼,投影機的免維護是可望而難以企及的目標。相對而言,主流投影機有較強的防塵功能,維護也比較方便,采用了諸如多層過濾技術、防靜電技術,國產投影機在防塵技術上幾乎是空白,只是有意無意地模仿,在進風口用了多孔海綿進行過濾,這種海綿的空隙率很大,攔住紙屑毛發(fā)等雜物還可以,對微米級的粉塵無能為力,在維護國產投影機往往會發(fā)現(xiàn),該臟的地方不臟,還很干凈,不該臟的地方很臟,輕撣一下,塵埃飛揚。
投影機采用強制風冷散熱,單位時間內進入機內的循環(huán)空氣量是其自然擱置狀態(tài)下的100~500倍,而循環(huán)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在短時間內是基本不變的,即機內的器件與粉塵接觸的幾率大了100~500倍,因此采用高效的散熱結構,可大大地減少循環(huán)空氣量,減少粉塵接觸機內件的幾率,御敵于國門之外,這是進口投影機的慣用作法,因循環(huán)空氣量減少,進而采用超密多層海綿,也不會有較大的風阻出現(xiàn)。靜電技術是一種主動的防塵方法,是大型化工靜電除塵除焦油技術的微型化移植。在進風口的多層海綿中夾有正負相對的電極,電極之間產生電場,電場間極其微小的粉塵均可被俘獲,言其為超級過濾器一點也不夸張,并且?guī)缀醪幌哪芰,一只充過電的電容也可維持數(shù)小時。靜電技術的另一應用是抗靜電,在機內的光學器件上噴一層抗靜電劑,其表面會形成一種類似荷葉表面的結構,粉塵接觸到光學器件表面時,就象水滴到荷葉表面一樣,不能立足,立即被氣流帶到機外。
散熱與噪音、漏光、防塵互相矛盾,設計人員要綜合考慮液晶屏的特性、光源特性、光路、風路、電路結構,涉及機械、電子、光學、材料、流體力學等眾多學科,還要考慮成本以及可利用的外協(xié)資源,只有在這些因素間求好平衡點的投影機,才會受市場歡迎,并能經得住市場的長期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