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管理一直是一個被給予厚望的基層治理重要陣地。
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提到:“各地區(qū)要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強化社區(qū)防控網格化管理,采取更加周密精準、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網格化管理也不負眾望,內防輸入、外防輸出,成為了一道強有力的屏障。不過這道屏障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網格化管理最早提出在2004年,指的是以社區(qū)為基礎,根據一定的原則,將社區(qū)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單元,并利用一定的信息技術,最終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社會治理模式!百Y源在網格疊加、力量在網格沉淀、工作在網格聯動、矛盾在網格化解、任務在網格落實、情感在網格升華。”一直是網格化管理的終極目標。
具體到日常事務,以杭州市余杭區(qū)為例,余杭區(qū)1468個網格內,活躍著1581名專職網格員和3萬余名兼職網格員,主要履行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法律政策宣傳等基本職能,并協助開展出租房屋管理、流動人口登記、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等20項網格工作。
網格化管理的優(yōu)勢有以下三點:
1、精細化與傳統的社區(qū)治理相比,網格化管理是一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的管理模式,通過將城市空間和城市管理范圍劃分為網格,對復雜的社會治理事務和社會事實進行信息化處理,提高了城市基層社會的清晰度,把治理對象細化到家戶,實現精準治理。
具體來說,網格化管理能夠解決社區(qū)因為人、財、物的限制以及與社區(qū)居民之間缺乏互動,無法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的現狀。
2、全覆蓋網格化管理通過下沉職能部門人力物力財力,動員基層力量參與排查消防隱患、治安巡邏、矛盾化解,基本實現了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全覆蓋”,解決了傳統社區(qū)治理重視“面”而缺少“點”的治理,重結果而輕過程的治理方式。
3、連接樞紐網格化管理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小單位,相當于城市管理中的“神經末梢”,在感受外部刺激的同時傳輸中樞指令,是連接線上和線下、政府與社會的系統界面,相當于在社區(qū)和家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使得社區(qū)治理能夠更加因地制宜,實現治理的專業(yè)化分工。
據報道,中國有65萬個城鄉(xiāng)社區(qū)。如此大體量的社區(qū)背后,作為最小規(guī)模的基層治理模式,網格化管理也面臨著一些痛點。
1、小馬拉大車,權限不對等在網格員的日常工作中,因為網格員實際配備缺口大,容易出現“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即出現權力與責任不對等、資源和任務不對稱等問題。尤其是在此基礎上再出現多頭考核任務時,網格員會出現疲于應對績效目標而不能專注于向所屬網格內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情況。另外,工作的專業(yè)性超出了網格員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礎設施資源沒辦法跟上的狀況時有發(fā)生。
面對以上問題,除了要明確政府與社區(qū)網絡的權責邊界、建議權責清晰的政社關系之外,還需要對網格員的權限進行詳細的劃分,在電腦操作層面就將流程清晰化,杜絕“背鍋”的情況發(fā)生。
2、多方主體參與,管理混亂網格化管理的初衷就是調用多方社會力量,啟用大量兼職網格員,達到居民自治的效果。但在實際情況中,企業(yè)、社會組織、基層群眾等治理主體自身的參與意識與能力參差不齊、制度化參與渠道和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缺失也限制了社會力量在基層網格化治理中的功能發(fā)揮。
如何靈活利用社會力量來對網格化管理起到積極作用也是當前網格化管理要考慮的重點。
3、部門聯通不充分網格化管理作為連接線上和線下、政府與社會的樞紐,如果只能片面的追求形式化的智能網格,不主動破除不同部門、社區(qū)之間的"數據隔離",忽視治理結構與流程的優(yōu)化,那么網格化治理效能依舊無法提升。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打破橫向的“綜合網格”和“專屬網格”與縱向的“功能網格”之間的壁壘,實現網格利益最大化,充分發(fā)揮包括網格員在內的社區(qū)工作者的紐帶和動員作用,才是當前一個網格化管理的大趨勢。當前隨著“雪亮工程”、“天網工程”、“智慧城市”的不斷落地,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的視頻監(jiān)控點的建設越來越全面。如果能夠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將大數據、視頻監(jiān)控等信息共享到網格進行跨部門合作,那么在出現警情時就能夠充分利用網格員對所屬網格居民的熟悉程度進行背景了解,省去部分走訪任務,避免重復工作。網格員也能夠在各類數據信息的幫助下更好更及時地服務社區(qū),第一時間掌握居民動態(tài)便于及時解決問題。
4、數據安全
網格化管理中包含一部分對個人隱私信息的提取,如何保障這部分的隱私安全,也是網格化管理需要關注的一部分。如果能做到對于個人信息收集、保護和使用渠道、方式和權限進行全面界定,對于數據的利用、授權使用進行詳細規(guī)定,保障公民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加強對數據資源在采集、存儲、應用等環(huán)節(jié)的安全評估,建設面向數據流動的安全評估體系,則能夠進一步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
上海寰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寰視)打造的MICS全域可視化云(以下簡稱:MICS云)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夠在技術層面上有效解決部分難題,達到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和強化網格化服務優(yōu)勢的效果。
部門聯通方面,網格部門可以通過MICS云實現包括5G在內的各類網絡環(huán)境實現全地域、全領域、全類型的可視化信息的連接調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具體來說,MICS云可以將不同部門不同系統的數據信息進行包括連接、調度、存儲、應用等在內的處理,無論是音視頻、多媒體、大數據、智能控制等各種類型的數據信息都能在MICS云中進行融合,此舉可以方便網格部門對不同部門的數據進行自由調取。同時MICS云平臺的可視化的界面便于操作,所見即所得,易于管控。在出現多部門協作的情況時,MICS云的云端會議功能也能完全覆蓋溝通需求,打破時空阻隔進行高效溝通,會議過程中能夠隨時調用MICS云中的數據信息,便于做出精準決策,MICS云的錄播服務還能記錄會議全過程,方便事后復盤。
權限設置及數據安全方面,MICS云可以在任務下達的時候能夠將每區(qū)每組及每個用戶都可分配不同的權限。權限劃分精細到每一信號源、受控設備、終端及使用場景,從操作層面杜絕越級審批,大大減少權責不明的情況,真正做到“權隨責走”。在隱私保護上也能起到保護數據安全的作用。
網格化管理從被提出實踐到現在,已經是第六年。未來,如何搭上“新基建”的東風,完成網格化管理的智能化,真正成為數字城市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寰視一直關注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