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國家發(fā)改委公布了《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zhèn)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17大任務中明確提出,“縣城智慧化改造”,并以此帶動新興城鎮(zhèn)化、新基建,在更高水平、更廣闊領域的大發(fā)展?h城正在有史以來第一次站在“智慧城市”的風口之上!
縣城這個大市場,終于迎來風口
智慧城市不是新概念。我國市場更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市場——按照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的城市數量看,幾乎占據全球“一半”智慧城市建設規(guī)劃。這其中不乏,深圳、杭州這樣的全球樣板城市;以及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規(guī)模智慧城市。
2018年初的德勤《超級智慧城市報告》(Super Smart City:Happier Society with Higher Quality)統(tǒng)計,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達1000多個,我國在建500個,遠超排名第二的歐洲(90個)。——而目前,這一在建智慧城市總量,我國至少超過600個。
但是,600多個智慧城市,與我國城市總量并不相稱:即目前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是大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大多數的城鎮(zhèn),尤其是一般性的縣城,還沒有進入智慧城市建設的“主戰(zhàn)場”。目前我國擁有1500多個縣(不含縣級市,含自治縣和自治旗),擁有一定規(guī)模的建制鎮(zhèn)也高達兩千多個、全部建制鄉(xiāng)鎮(zhèn)高達兩萬多個。這些城市,基本都是“小微城市”。也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空白區(qū)”所在。
所以,雖然縣級智慧城市建設,不是“大項目”但卻有總量大的特點:按照每個小城市2-5億元的投入計算,行業(yè)專家認為縣域智慧城市建設至少是一個兩三萬億級別的市場。
當然,大市場的開發(fā),首要問題是“資金從哪里來”!這也是《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zhèn)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所要解決的問題!锻ㄖ分刑岬,“純公益性的部分,可以通過中央財政預算支持、統(tǒng)籌地方財政資金使用予以解決;能產生現金流的,可以發(fā)行專項債和特別國債使用,缺口部分采用資源補償來平衡”。
“大城市的資金實力、自我造血能力,不是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能夠比擬的!”行業(yè)人士指出,“智慧縣城”對資金的渴望要超過大型城市的智慧建設項目。補足縣城的資金籌集短板,是拉開智慧縣城建設大幕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在今天,我們已經擁有比較成熟的智慧城市樣板案例、應用體系、產品服務供給,并且很多縣城發(fā)展迫切需要接入市級智慧城市體系的背景下,“智慧縣城”建設不僅僅是疫情下對沖經濟波動的選擇,更是一項“水到渠成”的長期戰(zhàn)略。
事實上,2019年開始,國內知名專家、研究機構,已經圍繞智慧縣城怎么建設展開無數的討論。在疫情下,利用特別國債、中央轉移支付等資金,啟動“智慧縣城”建設,更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是一盤多贏的大旗。
縣域智慧化的“同”與“不同”
“為什么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在大城市展開?這與大城市更多的具有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和要素支撐,也更擁有智慧化建設的需求有必然關系。這也說明,縣城等的智慧化與大城市智慧化,不會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從相同方面看,縣域智慧化是一個“供給端比較成熟、需求端不斷增長”的市場。供給上,適應于大城市的智慧產品和服務,雖然不能完全復制到縣城,但是也已經解決了智慧縣城建設所有的基礎性、核心性技術問題——甚至,在此前近十年的大城市智慧化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供給端規(guī)劃化后的成本經濟性”。
需求端看,普通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農村的百姓,并沒有與大城市形成“數字鴻溝”:短視頻、網購、網絡支付等典型智慧應用都已經在社會各個角落徹底滲透。加之,“返鄉(xiāng)”的民工、“返鄉(xiāng)”的學生等帶來的大城市生活體驗理念,“小小縣城也面臨數字化的社會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從政府的施政管理角度看,智慧城市系統(tǒng)是一個“有力的加速性工具”。尤其是在縣級城市,單位地理面積政府管理人員不足、財力有限的背景下,智慧化是很好的“提升政府服務能力”的選擇。
所以,在供給端和需求端,智慧城市在縣域與大城市的“邏輯”是相同的,是共性的,是擁有“可復制性”的。但是,這也不能掩蓋縣城智慧化的特殊性:
第一, 縣城智慧化往往是非獨立性的。即,縣城智慧化體現出,與“所在地級市”的緊密聯系和數據共享。這與縣城管理區(qū)域獨立性不足、經濟社會活動獨立性不足的經濟社會基礎相一致。同時,縣城智慧化又體現出向下級的鄉(xiāng)鎮(zhèn)、農村和產業(yè)園區(qū)延伸和聯系的特點,縣城智慧化本質是“一個縣域”的智慧化,而不僅僅是縣城城市的智慧化。
第二, 縣城智慧化必然是“集約”的體系。這一方面是由縣城“財力有限”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縣城自身的“需求規(guī)模有限”決定的。“系統(tǒng)規(guī)模不大,但是五臟俱全”,這是縣域智慧化的最大特點。如何做到成本可控、功能不少,是縣城智慧城市供給的創(chuàng)新關鍵點。這方面,必然對市級智慧城市體系具有資源依賴性,同時也對供給端的產品低成本化有所依賴。
第三, 縣城智慧化和農村智慧化如何統(tǒng)籌?h城智慧化必然連接縣城下屬的“產業(yè)園區(qū)”,這一點毫無爭議。同時,縣城智慧化也會連接縣域下的建制鎮(zhèn),這一點也有高度共識。但是,縣城智慧化,是不是也意味著“農村”智慧化,卻還有爭議。因為,和產業(yè)園區(qū)、建制鎮(zhèn)比較,農村存在“地理空間分散”、“人員數字化素質低”、“財力更有限”的限制因素,所以如何解決縣城智慧化和農村智慧化的問題,是分開來、分階段,還是一盤棋、協(xié)同的系統(tǒng)的前進,是一個“智慧性”的考驗,也是縣域智慧化和此前的“大城市智慧化”的最大不同。
“智慧城市建設的‘老問題’沒有了;但是新問題又出來了。”行業(yè)人士指出,縣域智慧化站在“大城市智慧化”的肩膀上有輕松的一面,也有“面向縣域特殊性”的困難的一面。但是,智慧社會建設不斷向縱深發(fā)展,縣域不可能獨立于外。縣城和縣域智慧化的發(fā)展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用更靈活的供給創(chuàng)新,服務縣域智慧化
“縣域補短板,智慧城市另一個萬億商機開啟!钡牵值每h域智慧化建設的蛋糕并不容易。智慧城市服務體系和供應商必須以“供給側創(chuàng)新”為抓手,適應縣城智慧化建設的特定需求。
比如,很多智慧城市服務商,缺乏在縣域領域的布局,甚至并未實現地級市的全覆蓋。這就使得他們沒有能力全面滿足“市縣鄉(xiāng)”三級智慧城市體系的服務能力。再例如,很多大城市的智慧體系,功能雖然強大,但軟硬件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軟件成本,如何探討按照縣域實際使用規(guī)模付費,硬件產品如何實現集中、多功能、低成本應用,成為關鍵考驗。
同時,縣城智慧化,還面臨縣鄉(xiāng)村三級體系“數字化人才”不足的問題:有好的系統(tǒng),如何能夠真實的用的好,這個問題需要,1.系統(tǒng)自身創(chuàng)新,更為傻瓜化、便利化;2.協(xié)助客戶完成人員培訓,實現“建的起來,更用的起來”。在這層面,人機協(xié)同,人和機兩端都需要發(fā)力、努力、創(chuàng)新,需要突破既有的智慧城市供給能力。
所以,縣域智慧化大機遇的到來,即是一場市場擴大的戰(zhàn)爭,也是一場供給升級的戰(zhàn)爭。站在縣域社會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大背景下、站在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歷史潮流下、站在數字社會建設的時代任務下,大屏智慧產業(yè)如何實現供給端與縣域智慧化的匹配,是一道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