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有材料的物理局限是柔性電子產品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醫(yī)療或運動技術。如果柔性材料斷裂,要么保持斷裂狀態(tài),要么通過一定的自愈合而繼續(xù)工作,但效果并不好。近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發(fā)了一種可用于電子產品的自我修復柔性材料,即便經過多次斷裂仍可恢復工作。
由王慶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面臨的首要挑戰(zhàn)是如何確保自愈合電子產品能恢復“一整套功能”。舉例來說,在一個假想的可穿戴設備中,如何讓一個組件仍可保持電阻,而喪失導熱能力及過熱風險。他們想出了采用納米復合材料,其機械強度高,抗電涌,導熱率及封裝絕緣性能出色。即便被切成兩半,在較高溫度下將兩部分重新連接,“傷口”仍可幾乎完全愈合。并且愈合后的材料薄帶仍可承載200g壓力。
不同于其他可愈合材料,賓州大學團隊采用的氮化硼納米片(boron-nitrate nanosheets)不會受濕氣影響,意味著其可以在高濕度環(huán)境下使用,比如淋浴。王慶教授表示:“這是自愈合材料首次實現(xiàn)多次斷裂后可恢復多種屬性,我們認為其在很多行業(yè)具有應用價值。我們需要電路中的導電元件,不過還需要微電子的絕緣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