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漲價不用愁 教你選好實用百元機箱

來源:it168 更新日期:2012-01-29 作者:小蝌蚪

實用百元級機箱其實也能很不一樣

    過年前后,店鋪營業(yè)時間不一,產(chǎn)品缺貨總會成為商家抬價的理由,這樣的“不幸”甚至蔓延到低調的機箱等非核心范疇。而熟悉DIY賣場規(guī)律的玩家必定知曉,連賣機箱的都抬價絕對是“黑心行為”。這里,筆者就給買家們支招,教教大家過年放假期間,如何挑選真正超值的實用級百元機箱。

   

    在過去的相當一段時間里面,個性鮮明的玩家特色機箱,在市場上的推廣和銷售都相當?shù)募t火,但是對于很多主流消費大眾而言,他們最為“感冒”的依然還是那些定位在百元級上下的實用定位機箱,只是面對過年期間的一片DIY配件“漲價風”,要怎樣才能淡定地挑選到一個便宜又好用的機箱呢?

    事實上,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以及用家對機箱款式和技術追求的不斷提升,其實百元級定位的機箱也能很不一樣,下置電源的、側透的、支持特有的散熱系統(tǒng)的……總之,百元級機箱還是涌現(xiàn)了相當多別致的產(chǎn)品,但在花哨和養(yǎng)眼交錯之際,到底我們該注重哪些方面呢?

回歸根本 板材設計最重要

   

    對于百元級定位實用機箱而言,其他什么花哨的元素都先用不說,最關鍵就是把好基礎品質這一關。而說到基礎品質,當然最重要的當然是板材了,很多買家以板材厚度為衡量準則,看起來輕飄飄的機箱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這儼然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

    板材的厚度,直接影響著機箱的牢固程度,裝載各類配件到平臺之上,厚實的機箱機架,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而造成金屬變形,讓人更加踏實。而除了厚度以外,機架的完整性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很多山寨品總會很有藝術地用上了大面積的“鏤空”設計,使得機架支撐起來也顯得松松垮垮,那樣的機箱肯定也經(jīng)不起歲月的摧殘了。

    同樣地,所沿用的板材在平整度等方面也要經(jīng)過特殊工藝的處理,讓板材邊緣的縫合更加完善,畢竟平臺內部不少配件的散熱風扇在長期運行后噪音會不斷積累增加,板材邊緣縫合不佳,會造成共振程度的加大,影響我們的正常使用。

    無論是有著什么樣特性的機箱,板材都是其根本,只有板材部分用料和工藝都“做足”了,其他附加的特性和賣點才能給力地彰顯出來。而對于很多價格不高的機箱而言,廠商偷工減料的情況也更容易發(fā)生在板材方面,沿用更薄的材料,或者打磨等處理工藝不到位,都會給機箱造成致命的影響。

機箱擴展如何才會不受限制

   

    對于平臺內部擴展,很多人會認為主板等核心配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事實上,對平臺擴展影響大的配件,機箱算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畢竟如果機箱內部空間不足,高塔式的CPU散熱器、加長的顯卡乃至更多的存儲設備將無法被裝載,因而盡管這里瞄準的僅僅是實用定位的機箱,但機箱所帶來的擴展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對于機箱能夠支持多長的顯卡,這個得由機箱中的硬盤支架說了算,不然再好的顯卡卻被機架頂著,多郁悶的事兒。當然,一些低價機箱美其名曰為了增強對超長顯卡的支持能力,硬盤架予以了一定的簡化,造成的結果不單是支持硬盤的數(shù)量減少,而且硬盤架的牢固程度也大為降低,同樣地對加長顯卡的兼容也沒能做好,一切最后還是得不償失。至于平臺能支持什么樣的塔式顯卡嘛,看的就是機箱的“縱深”,這些關于機箱擴展的問題,都是比較表面的問題,大家買的時候,通過肉眼、手感都能有個大概的判斷。

下置電源架構真的是必須?

   

    如今,下置電源架構已經(jīng)成為了一股“潮流”,基本上很多主流機箱都跟上這樣的“風氣”,畢竟下置電源架構機箱在平臺內部走線、散熱等方面,都具有更加突出的優(yōu)勢。而隨著這股“風氣”的普及,1XX元定位的下置電源架構機箱的涌現(xiàn),已經(jīng)不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但是對于理性的消費者而言,大家真的有追求這么一份“標新立異”的必要嗎?

    老實說,追求實用,選擇百元級機箱的買家,自然也不會在電源上有太高的要求,充其量也是一兩百元的產(chǎn)品,基于成本所限,這樣的電源只能滿足一般的平臺供電需求,在線材的長度上也很難對走背線等改造有一定的優(yōu)化,因而即便是機箱片面追求下置電源的架構,沒有合適的電源作為配合,整體的DIY優(yōu)勢當然就很難發(fā)揮了。對于這樣一類占據(jù)相當大比例的用戶,其實選擇一個品質有保證的普通上置電源機箱,應該會更加適合。

    客觀地說來,一般的用戶崇尚實用,就需要理性地放棄一些所謂的更高的追求,盡管這些追求有可能會帶來意外之喜,但顯然遠不及過硬的品質要來得有保障,畢竟那才是普羅大眾對機箱的最本位要求。

散熱裝備有限 該如何側重

   

    對于機箱的改造,下置電源+背部走線可以說是最潮的一種選擇,然而從效果上去分析,也許更多人會喜歡散熱的改造,畢竟優(yōu)化平臺內部散熱風道的構建,給平臺帶來更為清爽的運行環(huán)境,像CPU、顯卡這樣的一些對性能有著決定影響力的配件,其性能潛力就更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正是越來越多的玩家級機箱會在散熱環(huán)節(jié)上狠下功夫的關鍵原因。

    但回歸到本文的話題,對于那些實用定位的機箱而言,它們基本上談不上整體風道的構建,充其量也就是個別位置散熱效能的加強。面對這種散熱裝備有限的實際情況,選擇百元級實用定位機箱的用戶,也就只能“抓大放小”,那實際用起來,又到底該如何取舍和側重呢?

    機箱內部散熱,主要需要考慮的無非是前置面板后方進風口,下置電源附近的進風口,機箱側板、機箱背部的散熱交換口(一般定位的機箱基本沒有頂置出風口),在這多個散熱位置當中,筆者認為最需要關注的應該是側板和機箱背后的散熱位置,以及是否有標配風扇,應盡可能選擇在這兩方面風扇及風道設計有所加強的機箱產(chǎn)品,這兩者能夠較好的肩負起平臺內部散熱,或者是CPU、顯卡等發(fā)熱大戶散熱加強的“責任”,當然,即便是沒有標配風扇的,能有相應合理的散熱位置的,也是能夠為平臺散熱改造留下一定的“升級空間”的。

    而如果你對超頻、顯卡散熱的要求不高,反倒是長期拷機的用戶,那么選擇有為硬盤配備特殊風道的機箱就最好了,別看這不是一個主流的設計,但是要實現(xiàn)起來成本并不高,1XX元的機箱也有不少是帶有這樣的功能,有這樣需求的用戶自己多留個心眼就好了。

防輻射,只是注重細節(jié)那么簡單?

    保障用戶健康,只是注重細節(jié)那么簡單?

    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么選個機箱,都要考慮到用戶健康這個看起來有點“不搭邊”的問題。事實上,機箱內部的平臺,絕對是個隱形殺手,其中平臺運行所帶來的電子輻射,如果沒有很好的抑制,對人體的傷害是相當大的。因而其實不少機箱行業(yè)的核心廠商,都制定了一定的防輻射規(guī)范,比如散熱孔徑不能大于0.55mm,機架邊緣必須布置EMI彈片而且彈片之間的間距應該合理,機箱側板單面噴涂,機箱機架特別是前面板后方要保證完整等等……

    對于上述的規(guī)范,我們的確需要理性去看待,的確并不是每個廠商都會把上述的防輻射條件考慮完整,在選擇機箱的時候我們更多地需要通過肉眼、感官等去判斷,當然防輻射效果至今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去量化,因而在挑選的那一個時刻,要滿足的只能是根據(jù)上述的規(guī)范標準去盡可能貼合了。

    除了防輻射,防傷手也是衡量機箱品質好壞的一個細節(jié)。這里說到的正是卷邊問題,我們孤勿論板材的厚度達到多少是應該的,但機箱廠商在板材的邊緣上做好卷邊的工藝,才是一個有良心的表現(xiàn),畢竟裝卸配件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觸碰到板材邊緣,如果其過于鋒利,“見紅”的情況就會隨時發(fā)生,這么痛心的一刻相信沒有多少人想要碰上。

機箱配的電源能用不?

    機箱標配的電源能用不?

    隨著機箱電源價格水分的逐步被壓縮,市場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少定價在200元以內的機箱電源套裝,對于這樣的套裝,盡管還有不少人認為套裝能夠省心省事地一下子解決了兩大問題,但更多的人會認為,這樣的套裝是過時的產(chǎn)物,也是雞肋的代名詞,當中標配的電源,難以承擔大任,不要也罷。

    對此我們還是需要客觀一點的去分析和看待,機箱標配的電源,說實話真有著挺嚴重的虛標問題,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即便是大廠出品,這樣的電源額定功率最多也就在200W左右,而那些山寨廠的功率水平當然就更不靠譜,難當大任不足為奇,關鍵是用家怎么去利用。

    這里筆者會認為,對于應付那些中低端的整合平臺,來自有一定知名度廠商的標配電源,還是可以放心用上的,至于假若你是裝配了一個主流的獨顯平臺,相信這樣的標配電源無論是功率還是接口配備都會“力不從心”,無法駕馭之余勉強使用還真可能會給其他配件帶來安全隱患,筆者建議此類用戶還是最好另行選配一個供電能力過硬的電源吧!

    筆者總結:我們真的沒有必要盲目跟風,那些所謂的玩家定位機箱裝備再華麗,但選機箱還是能夠滿足應用所需就好。眼下很多的百元定位實用機箱,只要我們細心篩選,還是能夠發(fā)掘到相當多有特色各異又相當實用的產(chǎn)品的。當前相當大部分的機箱產(chǎn)品都是來源于國內廠商,因而過年期間缺貨漲價一說完全是信口開河,精明的買家只要清楚自己所需淡定挑選,買到心儀便宜貨還是不難的。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