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朋友花了38塊錢買了張所謂的“藍光電影”,并得意洋洋的跑來對我說用藍光機試過,確實顯示出來的是BD-ROM格式,真的藍光電影。但經過我的對比和檢查,發(fā)覺這是一張經過了BDMV化了的DVD光盤,覺得有必要在這里說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藍光電影。
在介紹文字之前,首先我們來搞清楚幾個概念:
BD:
Blue ray是一種存儲介質,可以認為BD是存儲時代的產物,也可以認為BD是為了下一代的視盤而產生的。其實在DVD時代,因為視光盤的先期發(fā)展,而當時DVD光驅遠便宜于DVD機,差不多是2千余元與數(shù)百元的差距,所以很多DIY發(fā)燒友(當然包括我了)買光驅用電腦看DVD,于是乎整個DVD的光驅業(yè)被帶動了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提外話了。言歸正傳,藍光,也有說叫藍光DVD的。藍光其實指的是讀寫用的激光,是一種讀寫都十分精確的激光。DVD是紅光,波長為700納米,而藍光只有400納米,所以藍色激光的讀寫能更精確。目前光盤的讀寫方式都是通過光盤上的凹槽來實現(xiàn)的,有凹槽就是1,沒有凹槽就是0。因為藍光的波長短,所以可以讀取一個200nm的凹槽,而紅光只能讀取350nm的凹槽,簡而言之,藍光是一種激光的讀取技術,藍色激光可以讀取密度更高的光盤。也就是說同樣一張12CM的光盤,CD的容量是650MB,DVD的容量是4.3GB(單面單層,這里就不展開了),藍光光盤的容量將更大。
藍光光盤單層的容量為25GB,雙層光盤容量為50GB,這是目前最流行的藍光電影光盤的容量,目前據(jù)傳最高的容量是由先鋒開發(fā)的200GB的8層藍光盤。
BDMV:
前面也說到了,藍光產生的目的是為電影服務的,由于顯示設備分辨率的日益提升,高清影視也開始逐漸流行起來了,想像一下在50英寸電視機上看VCD的感覺,所以高清的出現(xiàn)是很有必要的,而藍光正好為高清視頻提供一種存儲的介質。BDMV應該是藍光電影在光盤上存儲的形式,具體的情況還不清楚,基本上和DVD類似,菜單使用了JAVA技術,同時電影文件是使用M2TS為結尾的,大部分正規(guī)渠道出版的電影都經過了AACSS的加密。
原則上BDMV只給正式出版物來使用,也就是說其具備不可復制性。
還有一種格式叫BDAV,是給高清錄像機使用的,BDAV格式的內容是被允許復制的,原則上可以被復制9次。但現(xiàn)在好像很少看到BDAV格式的碟片;氐街黝},既然是電影的存儲格式,其實和其存儲的介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關聯(lián),也就是說BDMV可以存在于藍光的介質上,也可以存在于硬盤上,當然存儲于DVD上也是允許的,只要容量對就可以了,之前SONY推出的AVCHD高清攝像機可以讓用戶刻錄在DVD上,采取的就是BDMV的存儲格式。
目前使用BDMV存儲的DVD光盤中,有的是D5的,通常是720P,H.264編碼的影片;有些是D9的,1080P,H.264的影片,請記住,這個1080P是真實的,只是它的碼率要小過正式的藍光片很多,如果在一臺普通的顯示設備上,基本也很難比較出什么太大的差異,這點主要是因為H.264的高效編碼所決定的,當然,隨著顯示設備的不斷改進,總有一天我們會很容易的分辨出兩者的差別的。很多早期的藍光產品在放入BDMV格式的DVD碟片時通常會顯示BD-ROM,我曾經在先鋒的LX70上試過,PS3也會將其認為藍光電影,SONY的S300沒有試過,估計和先鋒的差不多。還有一種封面上打了“Blue ray”標記的DVD碟片,這種是將藍光的電影重新RESIZE到720x480大小的標準DVD電影。是標準的DVD介質存儲的MPEG 2格式壓縮的DVD電影,這種電影理論上要比一般的DVD更清晰一些,但實際上兩者的畫質沒有什么區(qū)別。
如何鑒別DVD和藍光?
看包裝盒就可以了,DVD只把“Blue ray”印在封套上,而藍光目前是有包裝盒的,無論真假。
如何鑒別真假藍光:
我一個對DVD行業(yè)非常了解的朋友曾經告訴過我,真正的藍光,生產線在香港,一張盤的生產成本大概要60文左右,38文的肯定是假的。當然現(xiàn)在也有很多罰沒的藍光電影低于這個價格,于是接著往下看:
看包裝盒:主要看“Blue ray”那個標志,假的銀色印制的很粗糙!
假藍光包裝盒
真藍光包裝盒
看印刷:看封面可能差別不是很大,看封底的字,假的套色是很差的那種,會有重影,現(xiàn)在市場上看到的假的基本印刷都很差!
看盤基:藍光的盤介于青色和藍紫色之間,DVD介質則呈現(xiàn)銀白色或是金黃色
左側為假,右側為真
進電腦讀:VISTA下可以識別出光盤的容量(XP只要安裝能識別UDF 2.5格式的工具也可),8.6GB以下的肯定是DVD,藍光的最小容量為25GB通常精明的碟片買家還是很多的,這里要防的是那些無良奸商的表現(xiàn),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