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主人公去杭州購買裝配黑白電視機所需的電子元件時,在西湖邊留影。
《血疑》、《排球女將》、《上海灘》……這些都是上世紀80年代,流行于中國電視熒屏的熱播劇。(本報資料圖片)
這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是上世紀80年代,主人公花了200多元錢買來的。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央臺的《新聞聯播》欄目。(本報資料圖片)
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血疑》的主題歌唱片,《上海灘》、《西游記》插曲磁帶……這一曲曲熟悉的電視劇歌曲,串成了我和許多同齡人的電視往事……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我就開始收集老唱機、老收音機了。不過,光有這些我還覺得不過癮,看到別人家里有電視機,真是羨慕得不得了,可我自己又買不到,所以就決心組裝一臺。
通過在嘉興市五金公司當經理的朋友,我買了一個9英寸的黑白顯像管,雖然屬于從正品里挑出來的二等品,但價格便宜,只要9塊多錢。而其他的電子元件能自己做的,盡量自己做;自己沒法做的,才去買。最后,在一位工廠老師傅的幫助下,電視機終于組裝成功了!雖然說它粗糙得只是一堆電子管元件裝在一個平板上,連個外殼也沒有,但卻能正兒八經地放出聲音、圖像來。
當時在老家桐鄉(xiāng)能收看到中央臺、上海臺和浙江臺,我想看上海臺,就在屋頂上把幾根毛竹竿一根根地接起來,讓天線架得很高。天線,也是買來材料后我自己焊接的。雖然精打細算,這臺9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花了我200多塊錢的成本。
沒想到樂極生悲。一天晚上,我叫來幾個朋友,請他們來看我自己組裝的電視機。我正得意地示范給他們看時,一不小心把一個變壓器碰了下來,顯像管的上端被打破了。自己和老師傅辛辛苦苦花幾個月的工夫,這下全完了!我呆呆地看著,不愿相信自己的心血就這么毀于一旦。
上世紀80年代,電視機還十分緊俏,需要憑票購買,而名牌電視機更是憑票也買不到,得“走后門”才行。組裝電視“流產”,我對電視的渴望卻更強烈了。就在我一籌莫展時,南京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那里有電視機,而且比商店便宜一半。
真有這樣的好事?后來我才知道,這位朋友在一家兵工廠工作,廠里給每個職工按成本價200多塊錢分配一臺電視機票,但他當時還不想買電視機,就問我買不買。我當然是一口答應了下來。雖然那時候每個月工資才32塊錢,200多塊錢對我而言是天文數字,可是商店里買一臺電視機需要400多元呢!
第二天一早,我就坐車趕往南京,那時從桐鄉(xiāng)到南京沒有現在這么發(fā)達的高速公路,兩三個小時就能到,我在狹窄不平、彎彎曲曲的公路上顛簸了一整天,才到了南京,如愿買到了那臺南京產的長江牌12英寸黑白電視機。
當時我住在桐鄉(xiāng)廣播站單位宿舍里,整幢房子住了十幾戶人家,就我們家有電視機。每天傍晚,我們還沒有吃完晚飯,鄰居們就都過來了,坐在一起等著看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這部電視劇那時在全國熱播,像我們50多歲的這代人,只要提起“排球女將”,幾乎沒有不知道的。我還記得女主角叫小鹿純子,球藝精湛,有些經典動作現在仍然能叫出來,像什么“晴空霹靂”、“流星趕月”。
隨著《排球女將》的熱播,主題歌《青春的火焰》也深受觀眾歡迎,很快在1983年,中國唱片廠就出品了塑膠唱片。我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跑到上海百貨公司買來了唱片。后來,只要一放這張唱片,大家就會想起《排球女將》這部電視劇來,并跟著唱片一起哼唱。
從收集唱片到CD,我將電視劇主題歌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排球女將》、《血疑》等日本電視劇老唱片,第二階段是《上海灘》、《霍元甲》、《再向虎山行》等港臺電視劇的磁帶,第三階段就是CD了。后來,我自費創(chuàng)建了“留聲閣”網站,以老唱片結緣國內外朋友。
說真的,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并不亞于現在的年輕人,我喜歡新鮮的東西,看到好的東西,就想去買來或者想辦法弄到。
就拿電視機來說,一開始是自己組裝、9英寸黑白的,后來買了長江牌12英寸黑白的,然后是14英寸黑白的、14英寸日立彩電、25英寸索尼彩電、29英寸彩電,去年搬家我又買了一個40英寸掛在墻上的等離子電視,外加一個84英寸的投影機。利用投影機放電視,和電影院的效果完全一樣!
每一個來我家玩的親戚朋友,看到后的第一句話都說:這個好,我們以后看奧運會,直接到你家來看,肯定很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