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從菜鳥出發(fā)!征服HTPC高清詳細全攻略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08-03-18 作者:佚名
本文導航

這是一個“高清”的時代。

    客觀地說,電視已滲透到數億個中國家庭,成為社會存在的基本內容之一。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樣,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電視也是第一個涉及高清的范圍,也是高清主要涉及的領域。

    但高清的范圍可遠遠不只是一個HDTV就能解釋得清楚的,它分別包括了高清DV、高清電腦、高清投影機、高清視頻、高清影碟(藍光和HD-DVD)乃至PS3、Xbox 360等高清游戲機,或許今后我們會碰過更多關于高清的定義以及名詞。

    今年,是高清發(fā)展迅猛的一年,我們不僅看見高清在傳統(tǒng)領域里取得一定的進展,甚至觸角已經伸到了PC行業(yè)。正因為現在高清播放機由于下一代藍光存儲陣營并未統(tǒng)一而無法得到發(fā)展,市面上少有的幾個高清播放機要么是就是因為價格太高,要么就是小廠作坊DIY的產品,再加上成片片源十分稀少,現在擔任高清播放器的重任只能落入PC的身上。

    PC由于有通用處理器CPU的原因,只要性能夠強,有輸入端(網絡片源),有輸出端(HDTV,大尺寸顯示器),就可以實現一個兼職高清播放器的功能。

    不過高清視頻并不是一個好相與的角色,尤其是1080P以及現在動則20mbps碼率的片源,使得現在哪怕是最牛B的Core 2 Duo都無法勝任。一直以來,mpeg的解碼工作都是由顯卡來完成,當高清來時,顯卡廠商又看到無限的商機,分別在自己新一代的顯卡里集成了視頻解碼器,大大分擔了CPU的負擔,使之在PC上可以完全勝任HDTV播放器的工作。

    我們的介紹也是由此開始。請選擇您所喜歡的章節(jié),或者按照順序一步步了解高清。

    高清發(fā)展歷史與現狀

    高清概念初級快速入門-名詞解釋

    永不妥協(xié)的兩大藍光陣營

    壓縮是關鍵-HDTV編碼發(fā)展歷程

    H.264也是MPEG4?它們之間的差別?

    各編碼詳細規(guī)格對比

    碗好還是鍋大?封裝格式詳解

    什么是HTPC-HTPC的現狀與發(fā)展。

    HDMI比之DVI的重要性介紹

    Avivo HD和PureVideo HD-兩家技術分析

    百花爭艷-解碼器,分離器以及DXVA的概念

    PowerDVD開啟硬解設置指南

    KMPlayer播放器設置指南-H.264 VC-1 MPEG2

    如何確認自己已經打開硬加速

    測試所用的片源規(guī)格介紹

    在我們大概介紹之后,我們的測試也開始了,您想了解:

    1:什么編碼的片源最吃CPU-Conroe E6750軟解不同碼率H264 VC-1 MPEG2片源CPU占有率測試

    2:您的CPU,能滿足各種高清H264/VC-1/MPEG2片源軟解的要求么?-不同片源不同CPU軟解測試,要求CPU能夠滿足平均80%以下,最高90%的CPU占有率測試,看看需要最低的CPU頻率。

    3:在新一代顯卡視頻加速技術幫助下,不同片源對CPU要求。-HD2600XT與8600GTS開啟硬解下,不同片源的CPU占有率。

    4:顯卡核心頻率對視頻加速有沒有用?看視頻需不需要買高頻卡?-同顯卡同CPU同片源下,不同顯卡核心頻率的對比測試(HD2600XT與8600GTS)

    5:AMD/INTEL多達11款CPU的純軟解壓測試-AMD Athlon64 3000+/3800+ AthlonX2 3600/BE2350,Athlon FX62,Intel Celeron 430,Pentium D 915,Pentium E2160,Core2Duo E6300 Core2Duo E6850軟解壓測試。

    6:ATI/NVIDIA多達12款的顯卡硬解壓測試-ATI Radeon X1250/X1300/X1650/X1950/HD2600XT,NVIDIA GeForce 7050PV/6600GT/7600GS/7600GT/8500GT/8600GTS

    7:都是軟解碼怎么還有差異?-Nvidia/ATI軟解碼比拼,揭露硬解詳細過程。

高清發(fā)展歷史與現狀

     客觀地說,電視已滲透到數億個中國家庭,成為社會存在的基本內容之一。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樣,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

    記得前幾年,到處在吵作關于數字/數碼電視的概念,這是最早DTV的初型。采用digital(數碼)作為傳輸/存儲的格式,而放棄傳統(tǒng)模擬的方式,是隨著PC發(fā)展起來的新技術,已經影響到了傳統(tǒng)家電的領域。

    數字傳輸/存儲的最大優(yōu)勢并非可以做得更清晰,存儲內容更大,事實上傳統(tǒng)模擬現有的高端技術仍然是現在數字無法超載的;而是在傳輸中,存儲中可以做到無損--這一點可以從PC上的文件復制上看出,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文件不論copy過多少次,都和最原始的文件是一模一樣的。而模擬信號 ,哪怕再清晰,在采用失真小的翻錄10次之后,結果也是慘不忍睹的。也就是數字信號的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做到無失真。

    正是因為有無失真的基礎下出現,高清才得以誕生和延續(xù)-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定義是高清晰數字電視輸出技術。

    盡管高清是現在最IN的名詞,可要追尋起來要到1970年。高清的發(fā)展歷史也是一部“三國”史,經歷了日本,歐洲以及美國的紛亂之爭。

    日本以及歐洲盡管高清的研究得最早,但是當時的計算機發(fā)展以及周邊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只能使用模擬技術。這也是他們的高清技術的致命弱點。

    這一狀況直到美國意味到了高清技術在未來的長遠戰(zhàn)略價值,在1996年利用其自身的高科技技術和數字基礎,美國FFC通過ATSC數字電視標準成為美國國家標準,1998年播出的第一個數字式HDTV節(jié)目,則代表HDTV的真正意義的誕生,也奠定美國的HDTV領頭羊的地位。在美國確定了數字化的道路之后,對于日本的高清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不過所幸的是日本也意識了數字的優(yōu)勢,在于之后的研究方向也調轉到了數字了,從此,高清標準在數字的基礎下建立了。

    而我國全面進行高清時代是在CCTV開設高清頻道為代表。

高清概念初級快速入門

    不過還有概念不少朋友對于高清的概念模糊不清,筆者在這里就簡單介紹一下。

    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是高清晰數字電視輸出技術,中文簡稱高清,可提供相對于傳統(tǒng)模擬電視技術更高清晰度圖象質量。HDTV的高清晰主要表現在它支持1280×720,1920×1080,分別有720p,1080I/1080P之分。

    720/1080指的是分辨率1280×720與1920×1080,那I和P分別是什么意思呢?I代表interlace,隔行掃描;P是Progressive,逐行掃描。720P與1080I的帶寬是一樣的,在清晰度自然是1080I高一些,但在動態(tài)畫面表現得更流暢的則是720P。而1080P則兼顧了清晰度以及動態(tài)表現的要求,也就是大家所說的FULL HD,但它也是對碼率,存儲空間要求最高的格式。

    說到了數字,那么我們肯定得以容量來計算,每部片的時間長短不一,大小也一樣,可是如果用總容量除以時間,就得出一個可比的變量-碼率。碼率以及時間決定了一部片的總容量,同時碼率對編/解碼處理器也會提相應的要求。一般來說,碼率越高,畫面就越清晰銳利,也越流暢,但是對存儲容量以及編/解碼的要求更加苛刻。

    HDTV除了有碼率上的不同之外,還有編碼格式的不同,現在主流視頻的主要有MPEG2,MPEG4,H.264(MPEG4 AVC),VC-1(AVC-1)/WMV9HD等。不同的格式的壓縮比以及表現都有各有差別,我們下面會有專門的介紹,如今網上常見的就僅有三個,MPEG2,H.264,VC-1。音頻編碼格式主要是AC3、DTS和EAC3,最近AAC有異軍突起的意思。

    由于現在不少片源都是源自于網上下載,這些片源一般都是重新封裝的過的,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存儲以及傳輸,再加上許多廠商極立推廣自己的封裝格式,現在網上有非常多的封裝格式,如AVI, TS,MKV,這些封裝格式就是容器,而視頻編碼和音頻編碼就相當是于是菜和飯,如何裝下這些飯菜,用的碗和鍋也有一定要求。這在下面我們會有專門介紹。

    說完了高清的軟件/規(guī)格部分,我們來介紹一下硬件部分。

    從DVD+/-W格式開始,兩大陣營就打得不可開交,最后也沒有誰能征服誰,于是戰(zhàn)火就延續(xù)到了藍光標準之爭。

    為何要叫藍光,新一代光盤屬于藍光光盤的范疇,其核心技術,取代DVD紅色激光存儲技術的藍色激光,從而實現更高的容量。

    

     Blu-Ray Disk是藍光盤,是DVD的下一代的標準之一,主導者為索尼與東芝,以索尼、松下、飛利浦為核心,又得到先鋒、日立、三星、LG等巨頭的鼎力支持。存儲原理為溝槽記錄方式,采用傳統(tǒng)的溝槽進行記錄,然而通過更加先進的抖顫尋址實現了對更大容量的存儲與數據管理,目前已經達到驚世駭俗的100GB。與傳統(tǒng)的CD或是DVD存儲形式相比,BD光盤顯然帶來更好的反射率與存儲密度,這是其實現容量突破的關鍵。

與藍光相對的是HD-DVD陣營,原本東芝已經加入藍光陣營,然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關技術特性誘使東芝斷然退出該組織,轉而聯合NEC開發(fā)Advanced Optical Disk,并且得到DVD-Forum的鼎力支持,改名為HD DVD。由于藍光DVD和當前的DVD格式不兼容,直接加大了廠商過渡到藍光DVD生產環(huán)境的成本投入,因此大大延遲了藍光成為下一代DVD標準的進程。不過另外一位DVD論壇的主要成員東芝則帶來了一款和藍光完全不兼容的新技術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光盤。 由東芝和NEC聯合推出的AOD技術相比于藍色激光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夠兼容當前的DVD,并且在生產難度方面也要比藍光DVD的生產難度低得多。

     HDMI:HDMI的英文全稱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達5Gbps的數據傳輸帶寬,可以傳送無壓縮的音頻信號及高分辨率視頻信號。同時無需在信號傳送前進行數/;蛘吣/數轉換,可以保證最高質量的影音信號傳送。HDMI在針腳上和DVI兼容,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封裝,但其結構仍然有許多不同之處。

     HDCP的全稱是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也就是“高帶寬數字內容保護”。簡單的說,HDCP就是要將通過DVI接口傳遞的數字信號進行加密,多媒體內容的發(fā)出端(電腦、DVD、機頂盒等)與接受端(顯示器、電視機、投影機等)之間加上一道保護。這樣一層保護主要并不是用來防止通過數字信號進行不合法的復制,而是將數字信號內容進行加密,使得不合法的復制無法無法得到準確的內容、滿意的效果。

     HDMI和DVI都可以擁有HDCP功能,當然這取決于發(fā)送端和接收端的設備。

永不妥協(xié)的兩大藍光陣營(上)

永不妥協(xié)的兩大藍光陣營(上)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主流光存儲DVD早在1996年就確立了標準。DVD-VIDEO的影片分辨率為720x480(NTSC制式)或720x576(PAL制式),屬于標清視頻(Standard-Definition,SD,標準清晰度)幾年前看來或許畫質很好,但時代已經變了,現在是高清晰視頻(High-Definition,HD,標準清晰度)和大屏幕電視的時代,一旦領教過高清晰影視的效果,沒有人會再對標清視頻感到滿意。

     現在DVD的尷尬處境幾乎就像當年的CD,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存儲媒體的容量、視頻流數據量和視頻存儲時間三者的關系。單面單層DVD的容量上限接近5GB,從VHS視頻、低清晰度視頻到標準清晰度視頻,DVD碟片可以存儲的視頻時間從7小時,下降到2小時左右(一般DVD影片多在4Mbps-6Mbps),再下降到了1小時(標準清晰度視頻的最高規(guī)格),而如果用來存儲20Mbps-30Mbps的高清晰視頻,DVD碟片只能存下約20-30分鐘,加上DVD過慢的傳輸速度,如此一來,DVD已經顯現出落伍的態(tài)勢了。

     而新一代光磁存儲體的需求日益增加,電影行業(yè) 首當其沖,電影行業(yè)對下一代光磁存儲體提出了以下要求。

     1、民用規(guī)格和個人電腦規(guī)格必須統(tǒng)一,2、必須具備完善的著作權保護技術,3、必須擁有足夠的容量,制造成本必須控制在與現有DVD相同的水平。不得使用專用盤盒。 4、能實現高畫質,分辨率應達到1920×1080,具備多種長寬比等功能。 5、可實現多聲道音頻等功能。 6、可播放DVD影碟及以前的標準音頻格式。 7、具有與互聯網的協(xié)作功能。可實現對話型操作。 8、可與現行DVD共用創(chuàng)作工具。 9、確?煽啃,如確保同一規(guī)格光盤的播放兼容性。

     新一代光磁存儲體產生了兩位候選人,也就是HD-DVD和BLU-RAY DISC。HD-DVD陣營以東芝為首,包括微軟、NEC、三洋、英特爾等廠商和環(huán)球影業(yè)等電影公司,BLU-RAY DISC陣營以索尼和松下為首,包括先鋒、飛利浦、蘋果、三菱、三星、夏普、先鋒、LG等廠商和福克斯、沃爾特迪斯尼等電影公司。

    

     BLU-RAY DISC使用了波長更短的藍色激光(Blue laser,或Blue Ray),這也是其名稱“藍光”的由來,BLU-RAY使用的藍色激光波長為405nm,大大減少了凹槽長度和道間距,從而能夠記錄下比DVD更多出數倍的數據。

     HD-DVD同樣使用了波長為405nm的藍色激光,但是,HD-DVD的道間距為0.40μm,大于BLU-RAY DISC的0.32μm,因此同樣情況下HD-DVD記錄的數據容量便不及BLU-RAY DISC多,同為單面單層盤片的情況下,一張藍光光盤容量為25GB,而一張HD-DVD光盤容量為15GB。

永不妥協(xié)的兩大藍光陣營(下)

     藍光光盤的物理規(guī)格和CD/DVD光盤幾乎完全相同,直徑仍然和CD、DVD同樣為120mm,厚度也同樣是1.2mm,中央圓孔等其它數據也完全相同。目前已公布單面單層、單面雙層兩種規(guī)格。單面單層藍光光盤的容量為25GB(實際上是有23.3GB、25GB、27GB三種),單面雙層藍光光盤的容量為50GB。速度方面,BLU-RAY DISC的1倍速讀取和寫入速度均定義為36MB/s,目前已經有4倍速的可寫入式藍光驅動器,說其讀取和寫入速度高達144 MB/s,如此高的速度,才能滿足即時播放高清晰視頻和玩高清晰游戲的要求,相比之下,CD-ROM的1倍速為150KB/s,52X CD-ROM速度僅為7.62MB/s,DVD-ROM的1倍速為1.32MB/s,16X DVD-ROM速度僅為21.12MB/s,面對高清晰視頻可以說是先天不足。

     BLU-RAY DISC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單面4層和單面8層的藍光光盤及相應的驅動器已在開發(fā)之中,單面4層的藍光光盤容量將達到100GB,而單面8層的藍光光盤容量更是可以達到200GB。BLU-RAY DISC的速度未來也會提升到6X,以及更高。

     目前HD-DVD光盤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HD-DVD規(guī)格,包括:單面單層和單面雙層的3X DVD-ROM,這種實際上是改良的DVD光盤,顧名思義,它是DVD的“三倍增強版”,其容量和DVD-ROM同樣,有一種單面單層的容量是4.7GB,另有一種單面雙層的容量是8.5GB,其它三種可以看作是全新的HD-DVD,包括單面單層的HD15,容量為15GB,單面雙層的HD30,容量為30GB,單面三層的HD45,容量為45GB,這些HD-DVD的命名規(guī)則也和DVD如出一轍。另一類是HD-DVD和SD-DVD混合規(guī)格,一種是單層HD-DVD+單層SD-DVD,光盤為雙面,容量為15GB+4.7GB=19.7GB,一種是單層HD-DVD+雙層SD-DVD,光盤為雙面,容量為15GB+8.5GB=23.5GB,一種是雙層HD-DVD+單層SD-DVD,光盤為雙面,容量為30GB+4.7GB=34.7GB,一種是雙層HD-DVD+雙層SD-DVD,光盤為雙面,容量為30GB+8.5GB=38.5GB。最后一類是HD-DVD和SD-DVD雙規(guī)格,目前只有一種單面單層的,是在單面單層盤片上一層是HD-DVD,一層是SD-DVD,容量是15GB+4.7GB=19.7GB。更高容量、更多層數的HD-DVD目前也在開發(fā)中,預計單層容量也可以達到20GB或更高

     目前看來,BD占有影業(yè)支持、影片發(fā)行量等方面的優(yōu)勢,以及PS3帶來的軟件發(fā)行優(yōu)勢,技術和技術儲備上較之hddvd也更加先進。
HDDVD則占有生產線配置、硬件設備成本、復制成本、軟硬件綜合成本等方面的優(yōu)勢。
所以現在看來BD占上風,但BD和HDDVD尚未進入大量普及階段,目前二者的軟硬件銷量可以說都是非常低,要成為主流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此現在短期內還不能確定其成敗。誰能首先把播放器價格下降到突破消費者心理線,以及爭取到更多內容提供商的支持,將是最重要勝負的關鍵。

    這兩大標準誰優(yōu)誰劣很難用兩三句說清,盡管有兩個競爭的陣營帶來技術的更新以及價格降低,但是對于最終用戶而言,繁雜的標準使得兼容更難以實現,以現在的形勢來看,有可能最終用戶會可能根據自己的需求為不同的陣營買一到兩份單。

壓縮是關鍵-HDTV編碼發(fā)展歷程

    既然已經從DVD進展到HDDVD/BD,我們看到不僅僅是存儲介質容量的增大,同時視頻壓縮技術在這幾年也得到了飛速的增長。我們可以這樣計算一下,存儲容量增加了5~10倍,而視頻壓縮技術如果也能提升2~3倍,那么我們在清晰度上將會得到10~30倍的飛躍!

    而視頻壓縮技術的進步,則要得益于DVD、HDTV、衛(wèi)星電視、高清 (HD) 機頂盒、因特網視頻流、數碼相機與 HD 攝像機、視頻光盤庫 (video jukebox)、高端顯示器(LCD、等離子顯示器、DLP)以及個人攝像機等娛樂應用。

    視頻壓縮是所有令人振奮的、新型視頻產品的重要動力。壓縮-解壓(編解碼)算法可以實現數字視頻的存儲與傳輸。

    我們來看原始視頻的要求,標準清晰度的 NTSC 視頻的數字化一般是每秒 30 幀速率,采用 4:2:2 YcrCb 及 720,其要求超過 165Mbps 的數據速率。保存 90 分鐘的視頻需要 110GB 空間,或者說超過標準 DVD-R 存儲容量的 25 倍。這樣的要求顯然既然是現在龐大的硬盤容量都無法滿足,何況更多瓶頸是來自于網絡下載那可憐的速度。

    所以視頻壓縮是普及視頻的必然趨勢,不過視頻壓縮技術的種類也是非常多。如何選擇視頻壓縮技術,成為內容提供商以及終端用戶的最大難題。因為這里面涉及的問題比較多,不管是內容提供商還是終端用戶,都會關心其畫面質量/碼率的壓縮比。而在內容提供商方面,還得關心專利權益金的費用,這一點雖然和我們用戶沒有支持關心,但這往往是決定我們最終用戶所能使用到視頻壓縮技術的最重要的一點。另外,最終用戶關心的是編/解碼器的成本,這包括了占用系統(tǒng)內存, CPU占用率,系統(tǒng)功耗等,畢竟在編/解碼時所耗費的成本都得由最終用戶直接買單。

    在視頻編解碼技術定義方面有兩大標準機構。國際電信聯盟 (ITU) 致力于電信應用,已經開發(fā)了用于低比特率視頻電話的 H.26x 標準,其中包括 H.261、H.262、H.263 與 H.264;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主要針對消費類應用,已經針對運動圖像壓縮定義了 MPEG 標準。MPEG 標準包括 MPEG1、MPEG2 與 MPEG4。

ITU 與 MPEG 標準的發(fā)展歷程

    除了 ITU 與 ISO 開發(fā)的行業(yè)標準以外,還出現了幾種專用于因特網流媒體應用、廣受歡迎的專有解決方案,其中包括 Real Networks Real Video (RV10)、Microsoft Windows Media Video 9 (WMV9) 系列、ON2 VP6 以及 Nancy。由于這些格式在內容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專有編解碼技術可以成為業(yè)界標準。2003 年 9 月,微軟公司向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學會 (SMPTE) 提議在該機構的支持下實現 WMV9 位流與語法的標準化。該提議得到了采納,現在 WMV9 已經被 SMPTE 作為 VC-1 實現標準化。

H.264也是MPEG4?它們之間的差別?

    在這里說一下為何H.264又被人稱為MPEG4-AVC,MPEG系列的標準歸屬于ISO/IEC,但另一方面以制訂國際通訊標準為主的機構:ITU-T,在完成H.263(針對視頻會議之用的串流視頻標準)后展開了更先進的H.264制訂,且新制訂是與ISO/IEC機構連手合作,由兩機構共同成立一個名為JVT(Joint Video Team)的聯合工作小組,以MPEG-4技術為基礎進行更適于視頻會議(Video Conference)運用的衍生發(fā)展,也因為是聯合制訂,因此在ITU-T方面稱為H.264,在ISO/IEC的MPEG方面就稱為MPEG-4 Part 10(第10部分,也叫ISO/IEC 14496-10),MPEG-4 Part 10的另一個代稱是MPEG-4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先進視頻編碼),多個名稱其實是一個意思,即H.264=MPEG-4 Part 10=ISO/IEC 14496-10=MPEG-4 AVC。

     那么,H.264到底與MPEG-4有何差別呢?更準確地說MPEG-4 Part 10與MPEG-4 Part 2有何差別?為何需要再訂制出MPEG-4 Part 10呢?直接沿用MPEG-4 Part 2難道不行?

     雖然MPEG-4已針對Internet傳送而設計,提供比MPEG-2更高的視頻壓縮效率,更靈活與彈性變化的播放取樣率,但就視頻會議而言總希望有更進一步的壓縮,所以才需要出現了H.264。

     到底H.264好在哪?先讓我們將MPEG-2、MPEG-4(MPEG-4 Part 2)、H.264(MPEG-4 AVC、MPEG-4 Part 10)三者進行分辨率表現與所用帶寬的比較,無論MPEG-2、MPEG-4、H.264,三者都能達1920×1080i(非交錯)的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HD)、24fps(每秒更新24張畫面)的影像畫質,但傳輸帶寬上MPEG-2需要12~20Mbps,相對的H.264只要7~8Mbps,而MPEG-4則介于兩者間,更直接地說,若把MPEG-2的帶寬用作基準的100%,MPEG-4要達相同效果只需要60%帶寬,H.264更是低至40%,約為原MPEG-2的1/2~1/3。

     值得一提的是H.264標準采用的熵解碼有兩種:一種是基于內容的自適應變長編碼(CAVLC)與統(tǒng)一的變長編碼 (CAVLC)結合;另一種是基于內容的自適應二進制算術編碼(CABAC)。CAVLC與CABAC根據相臨塊的情況進行當前塊的編碼,以達到更好的編碼效率。CABAC比CAVLC壓縮效率高,在相當畫質的情況下可以節(jié)省 20%左右的帶寬,但要復雜一些。

VC-1-微軟的霸權主義

     為何MPEG-4的不能提供如此高的壓縮比呢?這一方面是近幾年壓縮技術提升的結果,更為重要的,其實是最近幾年視頻/系統(tǒng)處理器得到了高速發(fā)展,其處理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這樣可以使用更高的壓縮比而無需擔心系統(tǒng)負荷過重。

     而VC-1(VC指Video Codec)的誕生則源于Windows Media,它是提供網上音樂與視頻預訂服務與視頻流的主要格式。

     微軟公司于 2002 年推出了 Windows Media Video 9 系列編解碼器,實現了視頻壓縮效率的顯著提高。WMV9 另外還作為 VC-1 在 SMPTE 中實現了標準化。當然了,VC-1純粹是一種視頻壓縮算法,并沒有WMV中數字版權管理、元數據、播放列表和用戶接口這些元素。

     與 H.264 類似,它包含許多高級編碼工具,不過種類有所不同。除了支持半象素雙線性插值之外,WMV9 的 ME 還允許 1/4 象素雙立方插值(采用 4 抽頭近似雙立方濾波器)。另外它還包含與 H.264 類似的環(huán)內 解塊濾波器,不過濾波器和決策細節(jié)不同。

     環(huán)內解塊濾波器(deblockking fliter)開與否展示,上圖為關,下圖為開。可明顯看出上圖色塊非常嚴重,而下圖則過渡得十分平滑。經過濾波處理,減少了塊效應,而圖像的質量基本不受影響,因此主觀質量大大改善。如果不濾波,同樣的主觀質量,需要多出5%~10%的碼率。上下圖說明了塊濾波器的效果,由此可見H.264/VC-1在視頻壓縮方面有獨到的技術(MPEG4 PART2采用后期 解塊濾波器)

各編碼詳細規(guī)格對比

     在權益金方面,MPEG2由于非常成熟,所以費用收得也是最少的,趨向于無成本。這也是至今為何不少BD/HDDVD仍然采用古老的MPEG2,當然了,這和MPEG2對系統(tǒng)硬件要求較低也有一定關系。

     而MPEG4最初的授權預案中,如果電視內容的營運商要以MPEG-4格式來播放節(jié)目,則每分鐘要支付0.000333美元,或者是以每年每個收視用戶收取0.25美元,這無疑對MPEG4的推廣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此方案一出,Apple、On2等業(yè)內廠商立即提出異議,甚至Apple原訂在QuickTime中內建MPEG-4的支持性,也因為授權異議而延緩發(fā)布日期。

     H.264的授權費用相對比較合理,因為H.264晚于MPEG-4問世,且兩者定位接近,既然如此,H.264只好在授權費上降低定位,期盼以較寬厚的授權方式爭取被采用,而這正是對了運營商的胃口,當初許多運營商對MPEG-4的授權深表反感,之后也都熱烈擁護H.264。

     而VC-1的授權費用初使來看,和H.264不相上下。但是礙于Microsoft一貫的推行策略,VC-1的授權來源僅只一家,授權價格與方式調整,以及后續(xù)版本的改進方向,都由微軟一手掌握,無人能左右,盡管現在價格比較寬松,但天知道微軟哪時一個不樂意調高了價格,這也是眾多運營商所最為擔心的一件事。

最終用戶愛好哪種編碼?

     接下來就是我們最終用戶最為關心編/解碼所耗費的系統(tǒng)負擔了,當然這在我們之后會有更為詳細的測試。

     MPEG2自然是要求最為寬松的視頻編碼,不僅如此,拜DVD成熟多年之賜,早先以及現有的主流硬件都能多多少少提供MPEG2硬件加速的能力。MPEG4雖然到至今沒有比較針對的視頻加速硬件誕生,但自身比較低的硬件損耗才是原因之一。

     而H.264主要檔次是要求最為苛刻的視頻技術,再加上最近越來越高的碼率與1080P的結合,其對硬件的損耗已經達到了新的顛峰。而基本檔次則提供了一個相對折中的方法,對硬件損耗次之。

     VC-1還是得益于Microsoft多年來層積的功力,在略強于H.264 CALVC基本檔次的畫質上,而對硬件資源要求卻還能再降低一些。綜合來看,VC-1是最有益于最終用戶的編碼,它在擁有非常好的畫質的同時,對硬件要求相對而言比較低。

     筆者去網上論壇瞎逛時,看到這樣的一個投票,有關于是否有必要將H.264/VC-1重新編碼為MPEG2的帖子,結果超過半數的人是支持態(tài)度。論畫質以及壓縮比,MPEG2固然不及VC1/H.264,但是其對硬件要求比較低,已經使得大多數用戶放棄畫質/壓縮比,選擇MPEG2。當然了,這僅僅是一個年初2月時的投票,現在由于新一代顯卡都具備了視頻加速功能,這一情況已經得到了有效的緩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沒有人再為解碼HDTV而發(fā)愁了。

     下面是各視頻壓縮技術對獨立編/解碼器的頻率要求,此表格很好的量化表示了各視頻壓縮技術的硬件要求。

     在視頻專用加速解碼器方面,PC上最近的顯卡,PUREVIDEO HD以及AVIVO HD都能支持H.264的完全解碼,而VC-1方面,PUREVIDEO HD只能支持動態(tài)補償以及DEBLOCK的解碼,對于VLC流處理以及逆變換還是只能交給CPU去作。

     另外,在網上的片源,一些HDRIP(HDTV重新編碼封裝)的片源多數采用X264,X264是基于H.264的開源編碼解碼器,在具有H.264的高壓縮比的同時也對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由于其碼率一般比較低,所以對系統(tǒng)的負擔很難得以直接體現。另外有一小部分是采用MPEG4-XVID來壓縮,不過XVID很難做到在保證畫質,FPS以及分辨率的情況下把容量控制在1張D5的容量(4.3G)。

    

MPEG2 MPEG4 H.264 VC-1
畫面質量 一般 較好 最好 最好
壓縮比(以MPEG2為1) 100% 50~60% 25~40% 30~40%
對硬件要求 最低 較低

    CABAC最高

    CALVC較高

較高
授權成本 最低 較高 較低 較低(以后有漲價的可能性)
運營商支持力度 較高 中等
PC硬件加速 全有 少數 多數 中等
網絡片源 極少數 多數 X264為多數/H.264為中等 多數

     最后,讓我們來權衡全部因素,看一下所有HDTV主流視頻加速技術的概念分析,毫無疑問,H.264以及VC-1很有可能成為以后的主流,當然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AVS也會將和H.264,VC-1同臺競技,到時候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下面哪個是您所支持的編碼格式:

    1.MPEG2

    2.MPEG4

    3:H.264/MPEG4-AVC

    4.VC-1/WMV HD

碗好還是鍋大?封裝格式詳解-AVI

     所謂封裝格式就是將已經編碼壓縮好的視頻軌和音頻軌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個文件中,也就是說僅僅是一個外殼,或者大家把它當成一個放視頻軌和音頻軌的文件夾也可以。

     說得通俗點,視頻軌相當于飯,而音頻軌相當于菜,封裝格式就是一個碗,或者一個鍋,用來盛放飯菜的容器。

     有的人可能覺得奇怪,容器,不就能盛放飯菜就行了么,用一個碗就可以了,何必制定出這么多的格式以及規(guī)范呢?

     其實不然,試想一下,有的菜,例如排骨,比較大,碗放不下,得換鍋。有的飯比較燙,也不能放在塑料的容器里,當然個人喜好也有一定關系。

     所以容器的選擇,基本在于,其對視頻/音頻兼容性,以及適合范圍。

     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了,很多人一直把封裝格式當成前面介紹的視頻編碼,而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

    .AVI容器-成熟的老技術

     AVI是微軟1992年推出用于對抗蘋果Quicktime的技術,盡管國際學術界公認AVI已經屬于被淘汰的技術,但是由于windows的通用性,和簡單易懂的開發(fā)API,還在被廣泛使用。

AVI的文件結構、分為頭部, 主體和索引三部分. 主體中圖像數據和聲音數據是交互存放的。從尾部的索引可以索引跳到自己想放的位置。

AVI本身只是提供了這么一個框架,內部的圖像數據和聲音順據格式可以是任意的編碼形式。因為索引放在了文件尾部,所以在播internet流媒體時已屬力不從心。很簡單的例子,從網絡上下載的片子,如果沒有下載完成,是很難正常播放出來。

     另外一個問題是AVI對高碼率VBR音頻文件支持不好。VBR全稱是Variable BitRate,就是動態(tài)比特率,可以根據當前的需要定義不同的比特率,避免了浪費,并且提高了利用率。隨之問題也就來了,因為容器里的圖像和聲音是分開的,所以播放時需要一個圖像和聲音的同步過程,如果CBR音軌的話因為碼率是定值,同步不成為問題,可是VBR音軌是不斷的在變換,而AVI沒有時間戳去讓VBR音軌和圖像同步,這樣就會產生圖像聲音不同步的問題。

     后來VirtualDub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擴充了AVI對VBR音頻的兼容,但是在高碼率時會產生丟失數據的問題,從而導致有損音效,這一點問題到現在都沒有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法。并且更加令人遺憾的是,對TrueHD, DTS-HD等音效更是完全不能支持。

碗好還是鍋大?封裝格式詳解-TS

     前面介紹過HDDVD以及BD之爭,盡管兩家在編碼上都統(tǒng)一采用MPEG2/VC-1/H.264,可在封裝格式上又有所分岐。DVD論壇官方所認可的HDDVD使用的是PS封裝,即Program Stream(程序流),這和之前DVD所采用的MPEG2 Program Stream封裝是一樣的,PS流的后綴名是VOB以及EVO等。而BD在沒有DVD論壇官方認證的情況下,自然 PS封裝,而是使用了MPEG2的另一封裝TS封裝,即Transport Stream(傳輸流),TS流的后綴名為TS。它們都是MPEG2系統(tǒng)部分的兩個不同的語法結構,而在現在僅僅在作為封裝使用。TS流對于PS流來說更易傳輸,不過由于其性質,也更易出錯,所以在以前一般存儲方面都是使用PS流,當然現在隨著容錯/糾錯技術的提高,TS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小熊在線www.beareyes.com.cn

     現在網上大多流傳以TS封裝的HDTV remux版,PS封裝只能在HDDVD原版才看到,所以我們來著重分析一下TS封裝格式。小熊在線www.beareyes.com.cn

     電視節(jié)目是你任何時候打開電視機都能解碼(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點
就是要求從視頻流的任一片段開始都是可以獨立解碼的。

從結構上來說,TS是由頭文件和主體所組成的,擴充過的TS流還包括時間戳。這樣不管
是什么格式的VBR音軌,都很容易通過時間戳來同步圖像。

當然,對新的聲音格式來說,需要新的分離器,解碼器來實現解碼。
目前在不斷改進開發(fā)中。

TS不像AVI,從誕生那天起,就考慮到了網絡播放,所以很快成為了世界標準并廣泛應用
于電視臺數字播放,手機等各個領域。

    

AVI封裝 TS封裝
兼容的視頻編碼 MPEG-2
MPEG-4 H.264
VC-1

    MPEG-4

    VC-1(支持不太好)

兼容的音頻編碼 Linear PCM
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
Dolby TrueHD
DTS Digital Surround
DTS-HD
DTS
AC3

    

分離器 DirectX 8.0以下自帶分離器 微軟系統(tǒng)自帶分離器
分離所占系統(tǒng)資源 較低 較高
擴充性
Internat適應性

    

碗好還是鍋大?封裝格式詳解-MKV

     除了REMUX版本之外(Remux的意思是無損的提取出HD-DVD 和 BluRay-DVD里面的視頻數據和音頻數據,封裝到我們熟悉的TS或者AVI文件中),有不少HDRIP(重新編碼,即有損壓縮過之后的片)使用的封裝格式一般是AVI,MKV和MOV。AVI封裝自然不需要介紹了,MOV是Quicktime封裝,這一封裝和AVI幾乎是同一時代的,缺陷也不少,現在很少有人使用。

     而使用MKV是Matroska的簡稱,它是一種新的多媒體封裝格式,比較常見的搭配是X264+MKV。

     MKV封裝十分新穎,而且也非常開放,它對比AVI的優(yōu)勢體現在以下幾點:

     1:可變幀率:這需要編碼的配合,試想一下在回放變化比較慢(比如說靜物)時以比較低的FPS來代替,可以節(jié)省不少資源。

     2:錯誤檢測以及修復:這無疑提供了糾錯和容錯性,在網絡傳輸的今天尤為需要。

     3:軟字幕:經常看DVDrip以及HDrip的朋友了解到,字幕一般都是以其它文件形式存在,在MKV里它可以內嵌在封裝里,但不會和視頻混淆,也可以多字幕隨意選擇。這樣在傳輸保存時比較方便。

     4:流式傳輸:這和TS流的原因基本一致,通過時間戳來管理視頻以及音頻的同步問題,做到即下即看。

     5:菜單:交互式的操作使得MKV更加人性化。

     6:強大的兼容性:MKV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容納多種不同類型編碼的視頻、音頻及字幕流,即使是非常封閉的RealMedia及QuickTime也被它包括進去了,堪稱萬能的媒體容器。

     7:開放性和跨平臺性:Matroska使用的是一種開放的架構,擁有眾多的先進特性,并且能跨平臺使用。

     不過Matroska相對于以上我們介紹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它沒有深厚的背景可以依托,這決定了它不可能在商業(yè)領域里有所作為。不過從DVDrip里我們看到并非標準才是唯一,真正先進的技術在標準化商業(yè)化的道路上碰到很多非技術壁壘,而在網上而言,根本不存在這樣那樣的顧慮,所以MKV可以網上快速流行起來。

     不過MKV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分離器方面比較好的僅有HAALI分離器,再加上民間標準的緣故,我們很難在PC以外的地方能見到它的存在。

什么是HTPC

     HTPC是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的英文縮寫,就是“家庭影院個人電腦”的意思。簡單地說,它就是一部特別注重多媒體功能的個人電腦。

     HTPC與普通PC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它并不是以追求高性能為惟一目標,它應該是外觀,性能、噪音,功耗4者平衡的產物。

     HTPC應該是擺在客廳上,作為家庭數碼影音的中心。放在客廳上的東西,如同電視,DVD機,音響,功放一樣,它必須有可人的外觀,誰也不愿意在典雅的客廳上看到一個丑陋的機箱。它不能太大,不論是美感上,還是從節(jié)省空間上來看,這都非常重要,一個如鐵牛一般的機箱是很剎風景的。

     在性能上我們并沒有多大要求,但盡量使用雙核CPU,或者是帶硬件加速的顯卡,這樣既然是面對高碼率的H.264時一樣從容不迫,并且在編碼時(錄制電視節(jié)目)雙核也能發(fā)揮其效用。硬盤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個人認為320G為起始點,越大越好。

     功能方面,板卡選擇上盡量多帶些接口,1394和SPDIF IN/OUT都需要,顯卡方面要有DVI/HDMI,S-VIDEO/色差。光存儲方面以DVD刻錄機為佳。

     噪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畢竟誰都不愿意在欣賞影音的同時還享用噪聲,所以選用一些低噪音的板卡,以及低噪音的硬盤和光驅尤為重要。板卡比較理想的是被動散熱 ,而有風扇哪怕是低轉速,在長時間運行之后同樣會發(fā)出一些冒名的噪音,如果不及時清理或者更換問題根本得不到解決,而被動散熱則完全沒有此類問題。

     功耗也是HTPC非常在乎的一個因素,首先從節(jié)能上考慮,家庭影院的應用就可能會長時間的開機,功耗小則代表節(jié)約電費。而HTPC有機箱大小也有限制,尤其是一些準系統(tǒng)在使用Micro ATX的還只能使用半高顯卡,這樣體積可想而知,散熱成了很大的問題,如果大功耗的配件有可能無法散熱,所以盡量以低功耗為主。

HDMI重要性一:DVI根本無法替代

     首先應該大多數人都知道DVI與HDMI最大的特征都是數字的,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單純的認為,HDMI只是帶了音頻功能的DVI,兩者在視頻上是一模一樣。

     其實這完全是錯的。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咱們自己就可以把音頻線以及DVI數據線綁在一起,而不用這么多廠家耗費了這么大力氣,消耗這么多時間去制定這個標準了:)

    

HDMI
DVI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HDMI以及DVI都是采用的數字T.M.D.S信號聯接。都采用了數字信號的好處就是在轉換無損并且比較方便,但并不代表兼容,就像RAR和ZIP這兩種壓縮格式互相轉換很容易,并且無損,但是它們之間采用的格式,數據存儲方式完全不同,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只針對ZIP設計的軟件就沒有辦法讀取RAR包,例如WINZIP。

     HDMI在CEA EDID數據傳輸時,會包含一個VSDB 信號,而此數據塊里面包含著驗證,測定接收端是否也是HDMI設備的數據值。當驗證對方也是HDMI端時,將會以HDMI標準格式來發(fā)送信號;而驗證對方為DVI設備時,會用DVI規(guī)范的數值形式去發(fā)送視頻數據,而無音頻數據 。

     從這一點上來說,HDMI是完全向下兼容DVI,也就是發(fā)送端為HDMI接口時,和發(fā)送端為DVI接口在接收端都是DVI接口的情況下,兩者都采用的是DVI數據傳輸協(xié)議,在這一點上是一模一樣的。

HDMI Vendor Specific Data Block 驗證示意

     而DVI能否轉換HDMI呢?事實上市面上早已出現了不少DVI和HDMI互轉的轉接頭和轉接線。

     由于我們之前提過,HDMI在傳輸的開頭會有一個驗證過程用以分辨是否是HDMI設備才確定信號采用何種規(guī)范,而DVI根本是沒有這一步驟的,所以DVI不論接駁什么接口什么線,傳輸的仍然是DVI規(guī)范的信號。那這些轉接頭是如何運作的呢?

    

     HDMI轉DVI自然不用說了,HDMI可以完全向下兼容DVI。而DVI轉HDMI呢。實際上由于都是通過T.M.D.S數字信號傳輸,所以遵循相同的電氣規(guī)格,基本上轉接頭/轉接線只是把物理信號引角轉換一下,傳輸的依然是DVI的信號。這樣子的話,對于電腦顯示器或者部分平板數字電視來說也無所謂,因為這些設備是可以直接接入DVI信號,而如果碰到一些早期的HDMI接口的電視以及錄放設備,會產生一些兼容性問題,比如說無法正確顯示其內容-黑屏等等。

    現在大部分電視在接入DVI信號時仍會存在大大小小一些問題,比如說邊角不對應,畫面無法最大化,畫面閃爍,不能實現點對點,無法識別信號等兼容性問題,這一點小熊評測室在評測最近一些哪怕是FULL HD的平板電視都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只不過有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在PC端的細微調整就可以解決,而另一些則沒有辦法解決。而在換成了HDMI的顯卡之后,只要符合了HDMI 1.2標準的電視都可以正確的和電腦連接。

    總結我們以上所述,在信號傳輸格式上,HDMI可以完好兼容DVI,而DVI接口轉換HDMI需要接入設備對DVI傳輸信號的支持,從這一點上來說,HDMI才是完美的接口。

HDMI重要性一:DVI根本無法替代

     首先應該大多數人都知道DVI與HDMI最大的特征都是數字的,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單純的認為,HDMI只是帶了音頻功能的DVI,兩者在視頻上是一模一樣。

     其實這完全是錯的。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咱們自己就可以把音頻線以及DVI數據線綁在一起,而不用這么多廠家耗費了這么大力氣,消耗這么多時間去制定這個標準了:)

    

HDMI
DVI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HDMI以及DVI都是采用的數字T.M.D.S信號聯接。都采用了數字信號的好處就是在轉換無損并且比較方便,但并不代表兼容,就像RAR和ZIP這兩種壓縮格式互相轉換很容易,并且無損,但是它們之間采用的格式,數據存儲方式完全不同,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只針對ZIP設計的軟件就沒有辦法讀取RAR包,例如WINZIP。

     HDMI在CEA EDID數據傳輸時,會包含一個VSDB 信號,而此數據塊里面包含著驗證,測定接收端是否也是HDMI設備的數據值。當驗證對方也是HDMI端時,將會以HDMI標準格式來發(fā)送信號;而驗證對方為DVI設備時,會用DVI規(guī)范的數值形式去發(fā)送視頻數據,而無音頻數據 。

     從這一點上來說,HDMI是完全向下兼容DVI,也就是發(fā)送端為HDMI接口時,和發(fā)送端為DVI接口在接收端都是DVI接口的情況下,兩者都采用的是DVI數據傳輸協(xié)議,在這一點上是一模一樣的。

HDMI Vendor Specific Data Block 驗證示意

     而DVI能否轉換HDMI呢?事實上市面上早已出現了不少DVI和HDMI互轉的轉接頭和轉接線。

     由于我們之前提過,HDMI在傳輸的開頭會有一個驗證過程用以分辨是否是HDMI設備才確定信號采用何種規(guī)范,而DVI根本是沒有這一步驟的,所以DVI不論接駁什么接口什么線,傳輸的仍然是DVI規(guī)范的信號。那這些轉接頭是如何運作的呢?

    

     HDMI轉DVI自然不用說了,HDMI可以完全向下兼容DVI。而DVI轉HDMI呢。實際上由于都是通過T.M.D.S數字信號傳輸,所以遵循相同的電氣規(guī)格,基本上轉接頭/轉接線只是把物理信號引角轉換一下,傳輸的依然是DVI的信號。這樣子的話,對于電腦顯示器或者部分平板數字電視來說也無所謂,因為這些設備是可以直接接入DVI信號,而如果碰到一些早期的HDMI接口的電視以及錄放設備,會產生一些兼容性問題,比如說無法正確顯示其內容-黑屏等等。

    現在大部分電視在接入DVI信號時仍會存在大大小小一些問題,比如說邊角不對應,畫面無法最大化,畫面閃爍,不能實現點對點,無法識別信號等兼容性問題,這一點小熊評測室在評測最近一些哪怕是FULL HD的平板電視都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只不過有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在PC端的細微調整就可以解決,而另一些則沒有辦法解決。而在換成了HDMI的顯卡之后,只要符合了HDMI 1.2標準的電視都可以正確的和電腦連接。

    總結我們以上所述,在信號傳輸格式上,HDMI可以完好兼容DVI,而DVI接口轉換HDMI需要接入設備對DVI傳輸信號的支持,從這一點上來說,HDMI才是完美的接口。

HDMI重要性二:防止灰階信號丟失

     我們上篇講的僅僅只是電氣信號規(guī)格,而這里我們要談到的傳輸的具體內容-灰階信號。

     哪怕平臺電視可以接入DVI信號并且識別,但只要它沒有針對PC的灰階信號進行轉換,那么既然畫面一切正常顯示,但是我們看到的畫面的亮度和暗部細節(jié)仍然 會嚴重失真 。

     這是怎么回事? HDMI與DVI雖然遵循相同的電氣規(guī)格,采用T.M.D.S的數字信號傳輸,但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DVI是PC上的規(guī)范,而HDMI的用途大多在家電領域。

     應用領域的有所不同也會導致規(guī)范有所不同,PC一般采用了Full Range的RGB灰階,灰階數值范圍是0至255;而對于家電這些消費類電子采用的RGB灰階都是Limited Range,數值范圍是16至235,16-235其實是對模擬電視格式的延續(xù)。

    DVI轉HDMI在沒有灰階處理的平板電視上會直接導致13%的灰階信號丟失。而HDMI處理的即可為色差訊號的Limited Range也可以是RPG的Full Range,一般發(fā)送端都會自適應。

    下圖是實拍平板電視效果展示

    

13%的灰階信號丟失
正常情況,暗部高光細節(jié)清晰可見

    此節(jié)感謝Emufan提供的資料以及圖片

HDMI重要性三:相對于DVI的改進和升級

    為何筆者要把相對DVI的改進和升級放在最后面來說呢?因為這些升級的特性,在現階段并非是必要的,換句話說,缺了也沒有多大事,至少不會像前面兩節(jié)里的直接影響正常使用。

    話題轉正,繼續(xù)談HDMI的改進之處 。

    1:HDMI可以同時傳輸數字式無損的音頻和視頻,而DVI只支持視頻輸出。小

    PC上實現HDMI同時輸出音頻視頻,通過兩種方式

    一:內部連接,顯示芯片與音頻芯片同在一片PCB上,聲卡直接通過PCB上的走線將信號傳輸給顯卡,再整合成HDMI信號輸出。這樣的例子包括了集成顯卡,如MCP68,還有一些顯卡集成了音頻處理芯片,如R600。

    二:外部連接。顯示芯片和聲卡芯片不在同一片PCB上,通過外部連線連接。一般來說是聲卡直接采用SPIDF OUT來連接顯卡,但也有專用的HDMI音頻連接線,現在越來越多的主板以及聲卡在采用(如下圖)。

    HDMI能在傳輸1080P視頻信號的同時,還能以192kHz的采樣頻率傳送8聲道的音頻信號,而這一切只在一條連線中即可完成!據統(tǒng)計,一條HDMI連線可以取代10~20條模擬傳輸線,大大簡化線材部局。

    2:HDMI可以使用3條TMDS通道來傳輸視頻和音頻,而DVI只有兩條。正常情況下,一條TMDS通道可以達到165MHz的工作頻率和10-bit接口,也就是可以提供1.65Gbps的帶寬,這樣來算DVI有3.3Gbps的帶寬,而HDMI近5Gbps的帶寬。在HDMI 1.3被制定出來之后TMDS的165MH頻率提升至340MHz,提升幅度約為 2 倍,這樣HDMI可以提供10Gbps的恐怖帶寬,并且也可采用雙連接規(guī)格,以更進一步加大帶寬、達到680MHz。這對于未來而言是十分有發(fā)展?jié)摿Φ摹P⌒茉诰www.beareyes.com.cn

    3:現有的HDMI 1.1及1.2版和DVI僅能支持到24bit色深,1.3版HDMI接口則是大幅擴充至30-bit、36-bit以及48-bit(RGB或YCbCr),具有輸出一億色以上的能力,并大幅增加對比的階層。同時HDMI 1.3標準可以支持新一代的〝xvYCC〞color space,號稱具有目前color space規(guī)格的1.8倍顏色訊號輸出能力。HDMI LLC董事長Leslie Chard表示,ATi和nVIDIA可以輕松地在GPU當中集成新的規(guī)范,索尼PS3已經支持“Deep Color"。事實上,藍光和HD-DVD規(guī)范都支持“Deep Color",但是雙方都還沒有宣布支持HDMI 1.3

    4:傳輸距離 :在不影響畫質的情況下,HDMI的傳輸距離可達到15米,而DVI小于8米。這對于PC而言用處不大,但對于家電而言,放寬了線的限制將大大減輕布線難度。小熊在線www.beareyes.com.cn

     用光纖傳輸,在線材兩端加入了光信號轉換器的HDMI信號線可達100米。小熊在線www.beareyes.com.cn

AVIVO HD與PUREVIDEO HD技術對比介紹(上)

    新一代編碼H.264/VC-1的編解碼方案流程主要包括如下5個部分:精密運動估計與幀內估計(Estimation)、變換(Transform)及逆變換、量化(Quantization)及逆量化、環(huán)路濾波器(Loop Filter)、 熵解碼(Entropy Coding)。下圖則是H.264編碼流程圖

    如果使用CPU軟解,我們看到在熵解碼時CPU占用率為最高,而其它各項加起來也不少,尤其是H.264主要檔次。

    

% CPU Util
(P4 2.8GHz)
MPEG2
AVC
VLC
CAVLC
CABAC
CABAC
8Mbps
20Mbps
20Mbps
40Mbps
Entropy Decode
1.6
8.9
26.5
47.8
Freq trans
0.7
1.2
1.5
2.6
Pixel predic ' n
0.5
11.0
11.5
11.6
Deblock
N/A
8.2
8.5
8.2

    AMD上代Radeon X1000顯卡硬件支持ATI AVIVO技術, 針對H.264和VC-1編碼的視頻,由CPU處理器負責Bitstream Processing( 碼流處理)和Entropy Decode(熵解碼),由Shader著色單元來硬件加速Frequency Transform(頻率轉換)、Pixel Prediction(像素預測)和Deblocking(環(huán)內 解塊濾波)過程。因此,不能稱上純硬件解碼。

    

    熵解碼 Entropy decode

    Frequency transform

    Pixel prediction

    Deblocking

    MPEG-2

    VLC

    iDCT非連續(xù)反余弦變換
(浮點)

    Inter Frame
(Bilinear)

    N/A

    VC-1

    VLC

    iDCT非連續(xù)反余弦變換
(整數r)

    Inter Frame
(+ Bicubic)

    Inloop

    H.264

    VLC / CAVLC / CABAC

    Inverse Transform

    Inter & Intra Frame

    Inloop

    

AVIVO HD與PUREVIDEO HD技術對比介紹(下)

     可以看出,AMD上一代的高清視頻硬件解碼技術并不完美,到了HD 2000系列,Radeon HD 2600系列(RV630),Radeon HD 2400系列(RV610)圖形芯片當中集成專門的UVD硬件單元(通用視頻解碼器),完全負責硬件加速處理Bitstream Processing( 碼流處理)和Entropy Decode(熵解碼),由Shader著色單元來硬件加速Frequency Transform(頻率轉換)、Pixel Prediction(像素預測)和Deblocking(環(huán)內 解塊濾波)過程,即Avivo HD。

      NVIDIA早在GeForce 6時代就開始引入HD視頻解決方法-PureVideo,實現硬件加速,其實其原理就是通過驅動利用可編程GPU的空閑運算能力對編碼進行加速,實際上這并非完整的硬件解碼,有相當一大部分是GPU通過軟件來完成,但不論如何很大程度的分擔了CPU的壓力。 并且在畫質上也有一定的改觀。

    前代的PureVideo的硬件組成部分只有一個VP(視頻處理器,Video Processcor),并且這個VP的處理能力以及性能還是比較低下。到了G84,NVIDIA在GPU里不僅重新設計了一個功能更強強大的新的視頻處理器,并且增加了一個 熵解碼處理器引擎,NVIDIA稱為BSP ENGINE(Bitstream Processcor ENGINE)。新的視頻處理器(NEW VP或者是VP2)可以對MPEG-2,VC-1,H.264進行實時解碼,包含了最近比較流行的第三代視頻編碼。而Bitstream Processcor ENGINE則主要針對H264的CABAC/CAVLC這兩種 熵編碼進行解碼。

    前面說過H.264標準采用的熵解碼有兩種:一種是基于內容的自適應變長編碼(CAVLC)與統(tǒng)一的變長編碼(CAVLC)結合;另一種是基于內容的自適應二進制算術編碼(CABAC),也就是 主要檔次。CAVLC與CABAC根據相臨塊的情況進行當前塊的編碼,以達到更好的編碼效率。CABAC比CAVLC壓縮效率高,但要復雜一些,對硬件要求會更高一些。 CABAC (CAVLC 也同樣)是一個不會損傷畫面的無損編碼,但是會降低編碼和解碼的速度。

     初步看之下PUREVIDEO HD以用AVIVO HD都擁有了完整的硬件解碼功能,事實上則不然,兩家在對視頻編碼的支持上有一些出入。

     首先就是兩家視頻加速技術對MPEG2的并非全硬件解碼,相當多的一部分交給了CPU去軟解壓,這一點上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有異議,畢竟MPEG2本身對硬件損耗就非常低,再通過部分硬件解碼,其CPU占用率已經降得相當低的一個地步,這在我們后面的測試中也得到證實。

     而在對相當損費資源的H.264編碼時,兩家也采用了統(tǒng)一的態(tài)度,完全的硬件解碼,徹底解放CPU瓶頸,這使得H.264在兩家新顯卡上解碼不再是問題。

     另外,對于VC-1,ATI/AMD和NVIDIA的態(tài)度就有所差異了。ATI/AMD認為,VC-1作為和H.264新一代HDTV標準編碼,同時又有比較高的CPU占用率,所以仍然采用與H.264一樣的全程VC-1解碼(這也就是為何2600xt集成如此多晶體管的一個原因);而NVIDIA則認為,VC-1盡管占用比較高,但進行部分解碼之后,低端CPU仍然能勝任解碼工作,并且隨著CPU主頻的提升,這一狀況會得到緩解。另外NVIDIA同時也認為,現在主流CPU即使軟解也才70%的CPU占用,再加上PUREVIDEO HD分擔一部分后則僅有40%左右的占用,在不進行其它大型任務的情況下,與0%CPU占用沒有任何區(qū)別。

     這一點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按照筆者個人看法,所有硬解碼在未來都會給軟解碼所代替,而現在筆者即使是在解碼CABAC 40m碼率的片源時使用采用軟解碼,就為了保證畫質以及可以隨心換解碼器;另外一方面,有總比沒有好,哪天筆者要是沒了3.6G的Conroe,使用一顆Athlon64 3000+時,帶有全程解碼VC-1以及H264的AVIVO HD顯然會更好一些。

解碼器,分離器以及DXVA的概念

我們介紹一下解碼器,分離器以及DXVA的概念

    解碼器的功能就是對視頻或者音頻進行解壓縮。我們知道不論是原始的視頻或者是原始的音頻,數據都是十分驚人和龐大的,所以我們要用編碼器對其進行壓縮,這樣才有利于傳輸和存儲。在播放時我們就要需要還原成畫面或者聲音,這就需要解壓,也就是解碼。其中視頻解碼器比較復雜:

    視頻壓縮技術就像我們之前所說有很多種,每一種里又有不少官方的,第三方的解碼器,各種解碼器功能,畫面,速度都有差異,不過一般分為兩種解碼器:硬件解碼器和軟件解碼器。

    硬件解碼器就是利用解碼器所帶的驅動接口和硬件本身連接上,利用硬件所帶的功能對視頻進行解碼,這樣可以降低對CPU的負荷,從而實現流暢播放以及提升CPU多任務的能力。

    軟件解碼器就是除了硬件解碼器之外的所有解碼器,其最大特征就是利用CPU通用處理的功能,對其進行軟件解碼。軟件解碼雖然耗費CPU,但是可以修改,升級,在CPU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是最好的選擇。

    分離器的功能就是把封裝在一起的視頻以及音頻還原出來。之前我們談過有不少的封裝,每一種封裝必須對應一種分離器,才能正確的把視頻和音頻分離出來以供解碼器解碼。

    分離器也有很多種,一般情況下非標準的封裝格式在正規(guī)的播放器里都沒有相應的分離器,比如MKV。而分離器比較出名的有月光分離器,haali等。

    DXVA(也稱DirectX VA)全稱就是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硬件視頻加速接口)。

     DXVA是一個由微軟和圖形芯片廠商聯合定義的一個硬件接口規(guī)范。如果一種顯卡芯片在硬件上支持DXVA規(guī)范,并不代表它就實現了DXVA里面定義的所有功能。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對于DXVA定義的每一項功能,符合DXVA規(guī)范的顯示芯片驅動程序一定會告訴系統(tǒng),這項功能在它的硬件里實現了還是沒有實現——這是DXVA規(guī)范強制性要求的。這樣做的好處是應用程序不需要自己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測試顯卡有沒有實現某項功能。

     同樣的,如果一種解碼器支持DXVA規(guī)范,也不代表它就能利用DXVA規(guī)范里面所有的功能組合,它可以選擇自己有能力支持的,或者想要支持的那些功能的組合,而其他功能組合也許就放棄了。

此外,如果某種顯示芯片雖然通過驅動表示支持某種功能,但解碼器認為該芯片對這個功能的支持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導致系統(tǒng)崩潰或錯誤,那么解碼器也可以放棄使用該芯片的這種功能。

    按照DXVA規(guī)范,硬件解碼加速有3種級別
1、MC加速(運動補償,也就前文提到Pixel Prediction)
2、IDCT加速(前文提到的Frequency Transform) + MC加速
3、VLD加速(前文提到的熵解碼) + IDCT加速 + MC加速+(deblocking fliter環(huán)內解塊濾波)

     除了比較老的顯卡(例如Geforce3)才支持MC加速之外,現在GF6/7,X1000系列第二級,而GF 8600/8500支持H.264第三級加速,以及HD2000系列支持VC-1/H.264第三級加速,當然,這也需要解碼器支持才能被調用。

    當播放器或者解碼器顯示DXVA(也稱DirectX VA)時也代表著硬件加速已經被開啟。

PowerDVD開啟硬解設置指南

     在所有所有的播放軟件器,設置最為簡單,又能直接開啟硬件解碼的軟件,只能是PowerDVD了?梢哉fPowerDVD是目前最好的軟件解壓VCD/DVD/HDTV播放工具,同時它自帶了HDTV硬件加速的編碼,使得調用極其簡單。

     如果您使用的是NVIDIA的顯卡并且?guī)в蠵UREVIDEO技術,那么它會有一個PUREVIDEO HD的標志顯示出來。

     PowerDVD分別可以對H.264,VC-1,MPEG2,X264,XVID,DVIX等格式進行解壓。也就是說基本上主流的DVD/DVDrip,HDTV/HDrip都可以解碼,并且在顯卡有硬解功能時無需任何設置即可開啟硬解。

以下信息代表DXVA硬件加速啟用。

    PowerDVD無疑是強大的而且方便的,非常適合菜鳥使用硬解看中文片,即使是軟解,它也能最為迅速的找到正解的解碼器,不會出現畫面,音頻不正確的情況,而這一切都是無需設置的。對了,為何要說中文片呢,因為除了您外語特別好的情況下,PowerDVD是沒有辦法外掛字幕的,這也是該軟件的一大遺憾,許多人正是因為如此拋棄了PowerDVD,而僅僅使用它所附帶的解碼器配合其它播放器。

    PowerDVD的缺點不僅如此,由于不可配置,其分離器比較少,就連AVI這種老得不行了的封裝分離得都有些問題,當然,這和現在HDTV的AVI封裝了dts多音軌可能有些關系。其它方面,盡管PowerDVD是靠播放DVD起家,但是如果碰到了HDDVD的同樣為MPEG-2 PS封裝的EVO文件,PowerDVD一樣無法對其分離。

    PowerDVD優(yōu)點:無需設置,有眾多同時存在不同級加速的解碼器即開即用,十分方便,是購買HDDVD/BD碟最佳播放器。

    PowerDVD缺點:PowerDVD對網上下載的Remux非TS封裝片源都無法正常分離,如果碰到HDrip的MKV格式更是無可奈何。最為氣憤的是無法掛任何字幕。

    注意:PowerDVD一定要優(yōu)先于其它播放器安裝。如果PowerDVD工作不正常,有可能是解碼器/分離器混亂,重裝一般可以解決問題。

終極解碼以及完美解碼設置指南(上)

    終極解碼以及完美解碼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軟件大集合,其中時下最熱門的包括了播放器,解碼器,以及分離器。由于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的設置十分霸道,并且自由度不算高,所以我們可以把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當成一個解碼器以及分離器的軟件包來安裝。也就是說只使用它附帶的解碼器或者分離器,甚至是播放器,但不使用它自帶的設置器,而是使用設置最為細致的KMPlayer。

終極解碼以及完美解碼設置指南(下)

    在這里和大家說明一下,不論是安裝了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后,其裝在系統(tǒng)里的解碼器和分離器是由當前設置所決定,比如您現在想使用NVIDIA VIDEO Decoder,而您就需要將相應的選擇調至NVIDIA VIDEO Decoder選項并且應用之后,它才會調 出NVIDIA VIDEO Decoder的安裝 。

     同樣的,需要調出什么樣的解碼器,或者分離器,直接在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設置,它就會被安裝上了。

    

完美解碼
終極解碼

     可以看出已經可以使用KMPlayer搜索到NVIDIA VIDEO Decoder這個解碼器了,這在之前并沒有。

    另外一點需要大家注意,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用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對KMPlayer設置,我們的理由是KMPlyaer的設置功能更為強大。不過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設置的優(yōu)先級較高,也十分霸道,在設置了KMPlayer的選項之后,再用KMPlayer設置基本無效,所以我們推薦這樣設置:

    在另外安裝KMPlayer或者是已經有KMPlayer綠色免安裝版的同時,我們在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里調用這個選項:

    

完美解碼
終極解碼

     這樣做我們就可以把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的默認播放器設置為Media Player Classic,不僅不會對KMPlayer造成直接影響,又提供了解碼器/分離器的同時,還能多了一個Media Player Classic次選播放器,一舉三得。

KMPlayer播放器設置指南(上)

     首先,我要推薦一下KMPlayer播放器,根據我了解仍然有不少朋友使用MYMPC,暴風影音以及風雷影音,大多數人總是認為這些軟件更為簡單。其實則不然,KMPlayer默認的設置一樣可以對各種格式的影音文件播放,并且它擁有眾多的快捷鍵,可以對顯示大小,長寬比例,色彩隨意控制,最重要它的分離器比較優(yōu)秀,既然是對RMVB/RM快進或者后退時,幾乎沒有任何后滯和延遲,這是一般播放器無法做到的。

    自韓國的影音全能播放器KMPlayer,與Mplayer一樣從linux平臺移植而來的Kmplayer(簡稱KMP)幾乎可以播放您系統(tǒng)上所有的影音文件。通過各種插件擴展KMP可以支持層出不窮的新格式。

    這個播放器最大好處就是自由度非常高,怎么設置都成,甚至可以根據不同的流媒體格式設置不同的分離器,根據不同的編碼格式設置不同的解碼器,這也是我們高清播放里最為需要一個功能。

    不過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也就是我們之前為何要去不停的重復聲明PowerDVD簡單易懂,那是因為相對KMPlayer而言簡直太輕松了-----KMPlayer實在設置太復雜了。

    我們在這一步步的教會大家如何去設置KMPlayer,并且告訴它每一步的含義。

    首先進入KMPlayer的參數選項內部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讓解碼器以及分離器的設置無條件使用。

    緊接著我們要取消所有的默認內置解碼器,使用我們自定義的解碼器。選項全部不選即可。

    在選擇外部視頻解碼器時,原先是除了默認的由libcodec.dll處理之外沒有其它的可以調用,所以我們要使用用戶自定義解碼器來搜索當前系統(tǒng)存在的所有解碼器。

    由于之前安裝過終極解碼或者完美解碼這種軟件包,系統(tǒng)內部含有多種解碼器/分離器,只要按下搜索并添加就可以把所有已經注冊的解碼器/分離器全部找出。

KMPlayer播放器設置指南(下)

    之后我們也要定義一下分離器的使用,只有正確的分離才有能解碼,這一步更為重要,其搜索和管理外部分離器方法和解碼器一樣,這里就不重復了。

    另外,現在時下比較流行的Haali分離器,可以很好對MPEG2-TS MPEG-PS和MKV等封裝分離,強烈推薦使用。但是Haali分離器是在分離器選項里找不到的,而KMPlayer則專門有一處可以管理什么封裝使用Haali分離器。

    不過筆者研究了許久發(fā)現,在這里管理Haali分離器未必有效果,而直接在安裝Haali分離器時直接選定則萬無一失。

    如何知道Haali分離器起作用了呢?除了在KMPlayer里查看之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論任何播放器調用了Haali分離器之后,其右下角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圖標,這就表明已經在正確調用了。

    如何判定你現在在KMPlayer里用的是何種分離器,何種解碼呢?如下操作之后,我們看到使用了視頻解碼器是PowerDVD 7.X的H.264解碼器,而音頻解碼器采用的是InterVideo Audio Decoder,因為Haali分離器并不在KMPlayer支持的列表之內,所以它未被顯示,如上述方法,我們可以在桌面右下角的欄里看到它。

    下面我們將開始介紹如何設置能在KMPlayer中針對各個編碼打開硬解

KMPlayer播放器設置H.264硬解指南

    H.264解碼設置相對比較容易,其要求是之前要一定要安裝上PowerDVD 7.X的H.264解碼器,具體步驟請進上面介紹。另外分離器盡量不要用內置的分離器,有時候調 用nero分離器或者內置的分離器,即使解碼器能正常使用,但卻開不了硬件加速。

    然后選擇外部視頻解碼器,如果之前沒有調入外部解碼器或者是搜索過外部解碼器的話都是系統(tǒng)默認,所以我們先要搜索外部解碼器。

    搜索外部解碼器這一步驟會將所有外部解碼器搜索出來

    然后在相應的編碼格式里選對應的解碼器,H.264的直接使用PowerDVD的H.264解碼器可以直接開啟硬件加速。

    然后點右邊的C,就可以進去對解碼器進行調節(jié)。USE DxVA的選項勾上即打開硬件加速。

    完美解碼的話設置相對簡單,只要H.264這一項選中Cyberlink(DxVA)即可。當然分離器最好還是選擇Haali。

    此外,有必要介紹一下CoreAVC這個軟解H.264的軟件,它是公認H.264畫面以及設置比較都優(yōu)秀的解碼器,盡管它只是軟件運算,但是擁有比FFSHADOW更低的CPU占用率,成為了軟解解碼器的首選。

KMPlayer播放器設置VC-1硬解指南

    VC-1/WMV HD的情況比較復雜,首先KMPlayer要選用比較新版的,自從2.9.3.1288之后開始增加對VC-1/WMV HD選項,令KMP硬解VC-1不再是夢想。

    不過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要安裝了WMP11,或者WMP11里自帶的解碼器wmfdist-11.exe這個文件,在最后一頁我們會提供下載。

    這個解碼器安裝了之后,就可以在KMP里調用。

    不過在KMP里是無法對WMVideo解碼器進行設置的,我們得利用一個設置程序WMV PowerToy.exe對WMVideo解碼器進行設置。WMV PowerToy.exe同樣在文章最后一頁提供下載。

    詳細設置如下,即可開啟VC-1加速。在最后一項是關于畫質的,開啟強力deblocking以及柔化色塊會加重一些系統(tǒng)負擔,但對畫面有利,建議機器好的朋友這樣設置。

而完美解碼設置也相對簡單,直接選擇Microsoft即WMVideo解碼器。

然后直接點擊右邊的配置,完美解碼也為WMVideo解碼器集成了一個中文的設置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終極解碼并沒有為VC-1提供任何設置,所以也無法設置。

KMPlayer播放器設置MPEG2硬解指南

    MPEG2的硬解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說哪怕是很老的顯卡都支持MPEG2加速(只要符合DXVA標準),但是大多數人的CPU都可以流暢的軟解MPEG2,所以是否需要硬解就要看大家的喜好了。

    MPEG2的硬解比較有趣,不管是NVIDIA的顯卡還是ATI或者是INTEL的顯卡,都需要調用NVIDIA Video Decoder。

    KMP的設置一如往常。

    按下右邊的C后彈出設置,確定硬件加速被選中

在成功調用其解碼器之后會在右下解欄里同樣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圖標。

右鍵打開其屬性后顯示其內容。

    完美解碼的設置還是一如往常的方便,不過要注意的是要選擇NVIDIA,而不要選擇NVIDIA(VPP),因為選中了NVIDIA(VPP)之后會對DVD片源進行實時IVTC渲染,畫面質量會提高一個檔次,不過同時也會失去硬件加速,這點一定要注意。

如何確認自己已經打開硬加速(上)

    不同軟件有不同的檢測方法,不過不管如何開啟硬件加速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CPU占有率,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在CPU占用率里查看,對于有著明顯效果的,一眼就能看出來了,如下圖。我們使用Perfmon查看量化的CPU查用率,比Windows任務管理器查看更加直觀。

    

開啟成功,CPU占用率25%
未開啟,CPU占用率56%

     PowerDVD查看的方法最為簡單:只要查看自己顯卡相應的加速技術被勾選了,那就正確被使用了加速技術。

    

如何確認自己已經打開硬加速(下)

     在KMP里稍微復雜一些,首先要按照以下步驟操作即可。

    在確保硬件加速被開啟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步要檢查的就是解碼器是否被正確調用。

    我們看到這里會顯示所有幾乎我們想要的信息。首先是各濾鏡的調用信息,然后還有視頻/音頻解碼器信息。我們在這里視頻調用的是CoreAVC的解碼器,而不是帶有硬件解速的Cyblink H.264解碼器。

    解碼器被正確調用之后,并且對解碼器的設置也正確之后,就會出現DXVA的字樣,代表顯卡硬件加速已經打開。不論是何片源,只要DXVA出現就代表硬件解碼被打開。

雙核也是菜-巴別塔H.264 1080p評論

雙核也是菜-巴別塔H.264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金球獎獲最多的七項提名

    影片簡評

     十二個人、三個國家、四種不同的命運、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于那一聲無意的槍響……命運交織的羅網將不同種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靈魂納入其中。世界上的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六度分割”的理論。他認為,只要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與任何一個陌生個體建立聯系?墒沁@種關聯的絲線是多么的微弱,即使我們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但我們還是聽不見對方的掙扎呼喊,就算聽到依然無法理解無法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在電影結束后顯現出了一段字幕:“獻給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憋@然,這絕非一部絕望的電影,而是一部在絕望世界里掙扎的故事,并將孩子視為未來的希望,光明世界必將由他們建成,通天之塔亦必將由他們建成,愿未來的世界不再有誤解、隔閡和悲傷。

    BABEL劇照:

    我們采用的是破解了AACS的HDDVD原版目錄結構下載,封裝為MPEG2-PS,后綴名為EVO的文件進行測試。BABEL是所有我們測試過片源里對硬件要求最高的,甚至可以這么說,你的機器只要能軟解babel,那么,HDTV對你而言再也沒難度。

    這個號稱能瞬間秒殺低端雙核軟解的片源是否真有傳說中的可怕,請看我們下面的測試結果。

最高碼率40M-007皇家賭場H.264 1080p評論

最高碼率40M-007皇家賭場H.264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以第六代邦德接班為嶄新起點的《007》系列,據傳乃索尼兼并米高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米高梅老片庫里那么多經典都等著發(fā)行DVD,才是致命的誘惑……)。11年前“馬丁·坎貝爾+皮爾斯·布魯斯南”的《黃金眼》,造就了日薄西山的詹姆斯·邦德轉型動作明星,英國間諜從此開啟大片生涯,周旋于槍林彈雨、溫床軟塌。

    本周的《皇家賭場》針對“大一新生”丹尼爾·克雷格外形剛硬、風格干練的特點,并未讓他上來就疑難攻堅,而是以其“為什么變成不識人間煙火的風流俠客007”的學前經歷為描繪重點,講述這位柔情鐵漢肝腸寸斷的愛情悲劇。該變動導致“紳士不再”的直觀感覺一時撲面而來,但細想之下卻不無道理。感性、沖動、暴烈——較之英倫審美觀,實則更貼近美國受眾的喜好。本來,在大西洋兩岸左右逢源便絕非易事,坎貝爾導演顯然是想“鼓勵一部分邦德粉絲先看起來”再說,識時務。

    近年來,叱咤風云的特工逐步轉型。無論《極限特工》的暖色調、《波恩》的冷色調,還是《碟中諜3》的不著調,都在往“寫實”的方向靠。像“布爾斯·布魯斯南&哈麗·貝莉”那樣談談情、跳跳傘的玩票做法,在現代文明作用下愈發(fā)務實的今人眼里已日漸離譜。針對這點進行的調整,通過《皇家賭場》的預告片即可窺知端倪:一、青灰的色調、冷峻的風貌、懸疑的氛圍、草創(chuàng)期的“冷戰(zhàn)味道”,處處寫實;二、凌厲狠辣、簡約莫測、張揚狂野,一招一式均表現出對暴力的強烈渴求。

      從《佐羅》系列的酣暢瀟灑,到《垂直極限》的艱險峻峭,坎貝爾導演調度高難戲、掌控大場面的功力有目共睹,因此,《皇家賭場》的轉型問題自然不在話下。最聰明的舉措莫過于告別了過氣的“冷戰(zhàn)思維”——風格上回歸冷戰(zhàn)時期邦德的質感,內容卻調整為反恐,即討好擁護傳統(tǒng)的鐵桿們,又直接促成一些長年拒絕《007》的國家和地區(qū)對《皇家賭場》敞開懷抱(譬如我國,汗……)。

盡管007皇家賭場并沒有BABEL那樣恐怖的要求,但是40M的峰值碼率那一瞬間也成為了硬件殺手。本次使用的是CHD聯盟REMUX版,采用AVI封裝,同時也是本次測試里唯一一款采用AVI封裝的片源。

最佳畫面/硬件要求比- 父輩的旗幟H.264 1080p評論

最佳畫面/硬件要求比- 父輩的旗幟H.264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劇情簡介
1945年2月,歷經七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進入最后的決戰(zhàn)階段,遙遠的歐洲戰(zhàn)事已經迅速地進入尾聲,但是拼命頑抗的日本依然在廣闊的太平洋上與強大的盟軍做著最后的掙扎。尤其是美日兩軍在硫磺島上的戰(zhàn)役最為慘烈。甚至在某些陣地上都出現了殘酷之極的面對面的肉搏戰(zhàn)。是役,美軍陣亡近5000人。而21000名守島日軍在最后也只有3千人左右生還。
就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激烈戰(zhàn)爭中,海軍士兵約翰·布拉德利(雷恩·菲力普)與戰(zhàn)友艾拉·海耶斯(亞當·比奇)、雷內·加儂(杰西·布拉德福德)以及另三位不知名的戰(zhàn)友共同沖上硫磺島的制高點蘇利班奇峰,并且六人合力將一面美國國旗插了上去。美聯社戰(zhàn)地記者喬·羅森塔爾將六名士兵奮勇舉旗的場景拍攝下來,并將照片發(fā)回國內,此照片已經流傳大大鼓舞了美國士兵的士氣,最終為取得整個戰(zhàn)爭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六位美國士兵也立刻成為國民英雄……

筆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此片的宏大氣勢,整部片采用灰色調的同時還能給別人艷麗的感覺,這歸功于 H.264的高壓縮比在此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并且這一切建立在硬件要求非常低的情況下,而擁有比babel/007更勝一籌的畫面,尤其是在大動態(tài)時仍能保持很圓滑的過渡更是難得。此片采用TS封裝。

最佳畫面/碼率比- 加勒比海盜H.264 1080p評論

最佳畫面/碼率比- 加勒比海盜H.264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劇情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阿拉伯的故事……不對不對,這次應該是——有個加勒比海的故事……

      這個關于海盜的傳奇發(fā)生在17世紀,杰克·斯派洛(約翰尼·德普)是個加勒比沿海小鎮(zhèn)子上不務正業(yè)的小痞子,別看他眼下是混得這么慘,但是當初,他也曾經是一位駕著自己的愛船,率領著眾多嘍羅縱橫海上劫富濟貧的俠盜,可惜一個不小心,著了壞蛋船長巴博薩(杰弗瑞·拉什)的道兒,被他搶走了心愛的海盜船“黑珍珠號”不說,也讓從小立志成為一名出色海盜的杰克倍受打擊,心灰意冷的他干脆落拓到這個不起眼的小鎮(zhèn)子上混起了日子。小熊在線www.beareyes.com.cn

      某天,當地地方官漂亮動人卻又野性難馴的女兒伊麗莎白(凱拉·奈特利)被突然冒出來的巴博薩船長領軍的一票海盜給劫走了,原來,巴博薩自從從杰克手里搶走了“黑珍珠號”以后,他和手下人就全部中了一個古老的詛咒,每當有月光照在他們身上,他們就會變成一幫半人不鬼的活動骷髏,當海盜再逍遙再自在,背著這么個詛咒過一輩子也郁悶痛苦啊。恰就在這時,巴博薩船長偶然看到了伊麗莎白身上佩帶的一個徽章,根據書上記載,它似乎正是解除這個咒語的關鍵所在,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連人帶東西一起掠上船帶走!

      伊麗莎白被海盜搶走了!這個消息可急壞了和伊麗莎白青梅竹馬的鐵匠威爾·特納(奧蘭多·布魯姆),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求助于有過海盜背景的杰克,當杰克知道搶走伊麗莎白的正是和他不共戴天的巴博薩船長時,他立刻答應和威爾一起追蹤“黑珍珠號”,為了救美,更為了奪回自己的愛船,于是兩人跑去偷了一艘號稱是英國艦隊最快的帆船,升犯揚旗,和巴博薩船長在美麗而危險的加勒比海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小熊在線www.beareyes.com.cn

      癡情而勇敢的威爾是否能平安抱得美人歸呢?吊兒郎當的杰克又是否能重新掌起“黑珍珠號”的舵盤呢?別忘了,這是一部迪斯尼出品的電影,EVERY DREAM MAY COME TRUE……

加勒比海盜和剛才父輩的旗幟幾乎一樣,很難分清誰更厲害,不過加勒比海盜有更低的碼率,再加上其鮮艷的畫面和細致入微的銳利,應該是能以最低碼率達到優(yōu)秀畫面的片子之一。此片采用TS封裝。

網絡HDTV新片代表-追夢女郎VC-1 1080p評論

網絡HDTV新片代表-追夢女郎VC-1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簡介:

      改編自同名百老匯經典歌舞劇。芝加哥出身的黑人女孩,風塵仆仆地來到紐約追尋明星夢,經歷了各種奇遇。被不少人病詬、但本人十分鐘愛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的編劇比爾·康頓,集作品的編、導要職于一身,主打黑人歌星諾爾斯與美國偶像哈德遜的王牌,欲在大銀幕上再次編織繽紛絢爛的歌舞世界。

      近年來,黑人同胞在奧斯卡的領獎臺上日漸揚眉吐氣?纯础蹲穳襞伞妨钊四垦5难輪T群體:格萊美贏家比昂斯大展歌藝、去年的奧斯卡影帝杰米·?怂钩鲅堇侠钡慕浖o人、艾迪·莫菲飾當紅歌手……儼然“黑皮膚明星派對”的驚異陣容,有望批量生產表演獎的提名。成功改編杰作《芝加哥》的經典戰(zhàn)例,使人難以質疑“康頓制造”的品質;諾爾斯、莫菲等人的舞臺表演,更堪稱巨大看點。在《歌劇魅影》、《房租》、《制片人》等相繼失利后,這部豪華大作成為當代好萊塢歌舞片僅存的香火。

      照例多嘴兩句“不安因素”。一、導演履歷幾乎為零的康頓,以歌舞片上手,是否起點過高?二、黑人天賦異稟的節(jié)奏感,如何通過視覺語言表現?被派拉蒙收購的夢工廠,將為小金人之夢做最后的豪賭。相信即將絕版的“夢工廠出品”字樣(動畫領域的發(fā)行照舊),會讓廣大評委對本作關愛有加。

現在從網上下載的HDTV片源越來越多是VC-1格式的,甚至比H.264以及MPEG2的總量還要大。追夢女郎就是近期的VC-1的代表名作,其畫面十分清晰,被網上一些朋友評為A級畫質。此片采用TS封裝。

畫面超越H.264-金剛VC-1 1080p評論

畫面超越H.264-金剛VC-1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劇情簡介
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盲目的探險精神激勵著每個人去探索陌生的領域,開拓未知的生存空間。漂亮的女演員安(娜奧米·沃茨飾)日益感覺到自己正處于紐約沮喪的氣氛之中,就在事業(yè)低落的時候,一位野心勃勃的電影制作人卡爾(杰克·布萊克飾)將好運帶給了她,她將成為一部最新制作影片的主演,并且影片將會在Skull島上完成拍攝,安希望這座靠近蘇門達拉島的世外桃源會帶給她一個充滿刺激和興奮的旅程。
意外加偶然,輪船最終擱淺在了卡爾的理想目的地——骷髏島?蛇沒等卡爾激動地想開始自己的巨制拍攝,一群突如其來的土著野人的瘋狂襲擊便讓幾名成員喪生。好不容易逃離野人魔爪啟航逃走,嬌小的安卻被抓走了。原來這名字都很詭異的骷髏島果然是兇險重重,那些野蠻土著自不必說了,恐龍、野獸更是遍地都是。為了救安,大家不得不又返航回去。
被土著野人當作祭品的安不禁失聲尖叫。尖叫聲卻意外引來了金剛的“關注”,這只巨大無比、連兇悍的恐龍也怕它幾分的傳奇猩猩,偏偏鐘情于安。然而,它不會知道的是,這卻是它悲劇命運的開始……


    金剛這部片子是在網上公認畫面十分優(yōu)秀的,甚至比不少H.264 CABAC主要檔次壓縮出來的新片源畫面要強,這也說明了VC-1的畫質不遜于H2.64。正如VC-1特點一樣,盡管它的畫面十分優(yōu)秀,占用的資源要比同級的H2.46好不少。此片采用TS封裝。

廉頗老矣-兄弟連MEPG2 1080p評論

廉頗老矣-兄弟連MEPG2 1080p介紹以及評論

    《兄弟連》是一部反映美國空降兵部隊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戰(zhàn)役和太平洋戰(zhàn)役的微型電視系列劇,劇名曾譯為《諾曼底大空降》,2001年出品,由湯姆-漢克斯和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聯合執(zhí)行制片、戴維-弗蘭克爾、湯姆-漢克斯等多人導演,演員陣容強大。該劇在美國電視上曾火爆一時,2002年成為美國金球獎和艾美獎的寵兒

正如雙核無弱U一樣,1080P無弱片,畢竟分辨率到這份上了怎么著都比DVD強上10倍。不過您如果看習慣了H.264/VC-1外加大碼率的1080P HDTV之后,再看這個MPEG2老片,總覺得混身不自在,就好象長期看DVDrip突然換成RMVB那種憋屈的感覺似的?偟脕碚f,除了細微之處,靜態(tài)畫面沒有太大差別,可是一碰到動態(tài)時會有明顯的色塊,和毛刺現象產生,就算打開了IVCT都不能挽救。這和MPEG2架構無DEBLOCKING有關,再加上低碼率,這個片子對比上面所說的哪一部都是給瞬間秒殺的。此片采用MKV封裝。

我們不測720P/1080I!

    從以上片源看到,我們采用的不同編碼,不同封裝的片源盡管不少,但卻沒有一部分720P/1080I,這可能會另一些朋友感到疑惑:其實HDTV被下載和播放得最多的反而是720P的HDrip,而為何不用它們做測試呢。

    因為不管是720P也好,是1080I也好,從公式上我們就已經很輕松的算出它們僅僅為1080P的一半帶寬,也就是對硬件的要求僅為一半。再者,720P/1080P的定位所致,碼率一般非常低,同樣格式下碼率越低對硬件要求就越低。

    權衡以上兩種因素,一般情況下720P/1080I對硬件的要求僅為1080P的1/4到1/2,甚至更低。這樣的情況真沒有多大必要去測試,如果連720P/1080I都無法流暢播放的話,那這臺電腦也太老了。

    另外,我們在《整合才是希望!MCP68全方位詳盡橫測》的測試里已經測試過軟解哪怕是最復雜的x264/H.264的編碼,而降頻到1G的雙核CPU都只有50%的占用率。下面是我們的測試平臺以下測試成績,大家請注重看軟解成績。

    

    

視頻測試平臺介紹
CPU
AMD ATHLON64 X2 5000+(1.0G L2 CAHCE 512K*2)
主板
Biostar TF7050-M2
ASUS M2A-VM HDM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內置/NVIDIA GEFORCE 7900GTX/NVIDIA/GEFORCE 8500GTS
電源
TT ToughPower 650W
硬盤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主板驅動
nForce WinXP/win2K driver 14.10
ATI Xpress南橋驅動7.4
顯卡驅動
ForceWare 101.17
催化劑7.5
測試系統(tǒng)
Microsoft Windows XP SP2 Professional
測試視頻
Prison.Break S02E19 720P X264
無間道風云 720P H.264

    看過評測結論之后,大家應該明白我們這么做的目的,720P/1080I哪怕是H.264都沒有測的必要,畢竟其碼率實在是太低。OK,廢話少說,讓我們進入1080P測試環(huán)節(jié)吧。

所有測試平臺的介紹以及測試說明

    

CPU
I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M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電源
TT ToughPower 650W
硬盤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測試驅動 PowerDVD 7.3 Ultra Deluxe KMPlayer V2.9.3.1288
完美解碼20070601
測試軟件 催化劑7.6 ForceWare 165.01
ForceWare 94.24

     可能會有朋友問,為何測試平臺不在VISTA而是還是老XP系統(tǒng)呢。經過筆者的調查,大多數高清愛好者到現在接觸VISTA的都不多,更別說使用VISTA系統(tǒng)。在XP這種老平臺上的測試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當然,如果以后VISTA用戶增多,我們會考慮增加VISTA測試平臺。

     為了測試時避免誤差,我們使用了系統(tǒng)自帶perfmon,在所有片源開始第5秒(babel由于有片頭所以是40秒)時清空記錄,重新開始記錄CPU占用率,在1分40秒后采集數據。經過我們多次測試,除了最小CPU占有率略有些誤差之外,最大CPU占有率以及平均占有率誤差在1%以內。不過當CPU到達100%之后,PERFMON記錄的誤差有時會相當離譜,所以為了避免大家誤會,我們將把那樣的成績記錄為0分。

     這次測試我們關閉了所有聲卡和外設,所以在視頻播放時CPU不會涉及到音頻解碼這一塊。

     對于測試而言,真正比較有用的數據是那些最大CPU占用率以及平均CPU占用率,而不是最小CPU占用率。平均占用率代表多數情況下是否能流暢,而最大占用率往往決定是否會頓或者卡一下,這兩個數值都十分重要。

     分離器方面我們全部選用Haali分離器來分離,而在解碼器上硬件解碼就那三個,外加CoreAVC,FFshadow來輔助軟解碼測試。

     另外,我們只要可以用PowerDVD測試的就直接用PowerDVD而不采用KMP,而PowerDVD無法分離其封裝時,或者是無法硬件解碼時才使用KMP外加完美解碼。

     我們每做完一次測試,便會截一個圖,由于3個人截圖習慣不同,有JPG也有BMP,全合起來有這么大...其中一些測試還未被截圖,可見工作量之大。

什么編碼的片源最吃CPU

    

CPU
INTEL Core 2 Duo E6850(3G L2 CAHCE 4M)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500GT

     這個測試我們是為了研討,各個不同片源(不同編碼)在同一平臺下,分別有什么樣的系統(tǒng)負荷,也讓大家明白各編碼之間軟解的差異性。

    Babel非常非常損耗資源,可以看到E6850這顆在Core 2 duo里最強勁的CPU,在軟解最高峰時達到82%,而平均占用也有72%。雖然一般在看片時沒有幾人會進行多任務,但掛上字幕,再開BT等后臺程序后,真難保證E6850能完全流暢播放,況且它還是最最強勁的Core 2 Duo,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Babel這個片源真不適合軟解。

    盡管007皇家賭場的平均值稍微比父輩的旗幟要低一些,但是其最高占用率才是最決定是否會卡的因素,再加上最低占用仍然是皇家賭場高出一節(jié),所以我們判定皇家賭場在硬件要求上更勝父輩的旗幟一籌。而加勒比海盜和父輩的旗幟也難解難分,如果綜合才是還是加勒比海盜是H.264里占用率最低的一個。

    其實不論是007皇家,還是父輩的旗幟,或者是加勒比海盜,都代表著最新1080p H.264高碼率的CPU占用率,總體而方盡管沒有Babel變態(tài),但也要比VC-1高出一塊兒來。而且我們從表格里看到,H.264除BABEL外其它三片源在平均CPU占用率上沒有高VC-1太多,只是在最高CPU占用率時會突然飛升,看H.264的CPU占用率曲線也能看出這一點來,經常峰回路轉的。

    VC-1的CPU占用率變化的確很小,最高也才20%多點,相對于H.264要平滑得多,所以只要使得VC-1變得基本流暢,也就不會出現卡的狀態(tài)。

    MPEG-2的CPU占用真是不用提了,如今QQ的CPU占用都快比他高了,怪不得有老機子的朋友會把VC-1/H.264轉成MPEG2來使了。

    總結:CPU占用率方面,Babel>007皇家賭場>父輩的旗幟>加勒比海盜>金剛>追夢女孩>兄弟連,H.264>VC-1>MPEG4

您的CPU能滿足H264/VC-1/MPEG2片軟解要求嗎

您的CPU,能夠滿足H264/VC-1/MPEG2片源軟解的要求么?

    

CPU
I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M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開硬解)

     這個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不同編碼所要求的最低CPU頻率/型號,或者是為自己的CPU找個性能接近的對號入座,看能不能夠順暢的解壓。

    首先,咱們要定義一個順暢的概念,這和流暢不同,不僅要多數時候流暢,還要不能卡。

    這樣就會對CPU占用率提出兩個要求:

    1:CPU平均占用率不能超過80%,一旦超過80%之后有再有后臺程序運行可能會失去流暢的感覺。

    2:CPU最高占用率不能超過90%,哪怕你平均占用率低于50%,但一下子卡于90%有可能會使畫面出現卡或者頓的狀態(tài)。

     所以我們的測試就是基于上述條件進行的。

     首先先從MPEG2開始,上述所有CPU都通過了MPEG2的測試,即便是最弱的ATHLON 64 3000+都完全沒問題。

     VC-1方面,我們由最高層次的金剛來代表,我們采用FX62單核心超頻至3G的測試,因為我們之前的FX57不能通過這個測試,最高CPU占用率94%,罰下場。

     在這里面我們看到向征著單核心最高頻率的測試僅僅是通過而已,以不到1%的CPU占用率打了個擦邊球,這也意味著所有單核CPU不超頻將無法過測。后續(xù)測試PD915也是可以通過測試的,不過也是剛剛合格而已。

     H.264方面,我們選用最高級別的Babel來測試。我試過超到3.4G的Celeron M430都無法解決其軟解問題,看來非雙核不可。而雙核中也必須是佼佼者才能勝任,我們看到E6750在降頻為E6550后仍然不能順暢運行,最高已經超過93.75%,只能說不能合格。

Babel需要e6750以上的CPU才能真正算順暢。

現在我們所有能通過測試的CPU列出來,讓您明白所有片源都需要什么樣的CPU。

    

編碼
通過測試(即最高CPU占用90%以下,平均80%以下)CPU
MPEG2
INTEL Core 2 Duo E6850
INTEL Core 2 Duo E6750
INTEL Core 2 Duo E6300
INTEL Pentium E2160
INTEL Pentium D 915
INTEL Celeron M430
AMD ATHLON64 FX62
AMD ATHLON64x2 3600+
AMD ATHLON64 FX57
AMD ATHLON64 4000+
AMD ATHLON64 3000+
VC-1
INTEL Core 2 Duo E6850
INTEL Core 2 Duo E6750
INTEL Core 2 Duo E6300
INTEL Pentium E2160
INTEL Pentium D 915
AMD ATHLON64 FX62
AMD ATHLON64x2 3600+
H.264
INTEL Core 2 Duo E6850
INTEL Core 2 Duo E6750
AMD ATHLON64 FX62

    

顯卡核心頻率對視頻加速有無用?要買高頻卡嗎

顯卡核心頻率對視頻加速有沒有用?看視頻需不需要買高頻卡?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600GT
ATI RADEON HD2600XT

     不少讀者曾經email我,不知道顯卡3D核心和視頻加速核心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也不知道視頻加速核心的頻率是不是跟隨核心頻率而動。這樣是否會因為核心頻率不同而使得視頻加速性能有所不同。為此我特意做了一個測試,請大家欣賞。

    核心頻率的浮動對于GF8600的視頻加速能力影響得非常少,數值相當接近,可以看成是無影響。而對HD2600XT則有些影響,但可以看出和頻率不成正比,所以也可以看出和核心頻率無關。

    換句話說,你不管是買高頻版的8600GTS,或者是低頻率版的8600GT,對于看視頻而言是沒有任何影響的。HD2600XT也同理,從這里引伸出,核心頻率只和3D性能有關,和視頻加速性能無關。

在新顯卡視頻加速技術下,不同片源對CPU要求

在新一代顯卡視頻加速技術幫助下,不同片源對CPU要求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600GT
ATI RADEON HD2600XT

     盡管是有了好顯卡,可是我們也想了解一下不同片源對CPU的負荷,碰到CPU占用少的可以使用其它程序使用多進程,兩不耽誤。

    GF8600對于H.264的加速能力還是比較優(yōu)秀,可惜在對付VC-1時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而反觀HD2600這就非常好,所有應用最高都沒有超過50%CPU占用率,而這僅僅是一顆1.6G單核心的CPU。

AMD/INTEL多達11款CPU的純軟解壓測試-H.264

    

CPU

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開硬解)

     INTEL E6750和AMD ATHLON64 FX62表現能力相當,都是為軟解能力非常強的CPU。

AMD/INTEL多達11款CPU的純軟解壓測試-VC-1

    

CPU
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開硬解)

ATI/NVIDIA多達12款的顯卡硬解壓測試-H.264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電源
TT ToughPower 650W
硬盤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我們看到新一代的HD2600/2400XT以及GF8600/8500表現得非常好,而反觀高端的2900XT/8800GTS由于并沒有集中PUREVIDEO HD以及AVIVO HD,所以CPU占用率和上一代的表現差不多。上一代的X1000對GF7的話,GF7略有小勝。

ATI/NVIDIA多達12款的顯卡硬解壓測試-VC-1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電源
TT ToughPower 650W
硬盤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到了VC-1這出現了很多奇怪的事,首先X1000以及HD2900XT系列打開AVIVO后不能正常加速,應該是Frequency Transform由GPU解碼,而其它三步仍然交給CPU解碼,這應該是驅動問題。所以只能被NVIDIA全部踩下墊底。

    而另一方面,HD2400/2600可怕的VC-1解碼能力體現出來了,遠遠優(yōu)于所有顯卡,令人吃驚。

ATI/NVIDIA多達12款的顯卡硬解壓測試-MPEG2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主板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電源
TT ToughPower 650W
硬盤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可以說所有的顯卡都非常接近,只有最老的GF6600 CPU占用率有些高,不過無所謂,最高也不到50%對于所有顯卡來說都是差不多的。

都是軟解碼怎么還有差異?

    

    

CPU
AMD ATHLON64x2 3800+(512KBx2 CACHE 200x9 DualCore)
主板
七彩虹TA-690G AM2
散熱器
Tunq Tower120
內存
GSKILL F2-8500CL5D-2GBHK
顯卡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打開硬件解碼)
ATI RADEON X1300PRO(不打開硬件解碼)
ATI RADEON HD2600XT(不打開硬件解碼)
電源
TT ToughPower 650W
硬盤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這個測試是我們在測試過程中發(fā)現的,當我們在回個頭檢查時就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和筆者一塊看是什么問題吧。

    這個是3800+配合8500軟解壓VC-1金剛時截的圖,由于當時沒注意并沒有截全圖。

    而我們在換用2600XT同樣不開硬件解碼的情況下,CPU占用率明顯下降了。從平均53%到39%。

    我們看到禁用ATI AVIVO的工具是PowerDVD,按理說軟解壓CPU相同也應該是相同的啊,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PowerDVD在VC-1這只能控制Pixel Prediction(像素預測)和Deblocking(環(huán)內 解塊濾波)的開關,并不能直接控制Frequency Transform(頻率轉換)的開關,所以默認在驅動的支持下是開著的。如藍圖如示。

    PowerDVD的開關并不能完全支持全部步驟。

 

總結

    由于已經在公司加班到快1點了,還有好多東西沒做,總結本來也要說很多,但現在暫時不說了,后面再補上:

    需要注意的是,測試結果如何,不是我的重點,我覺得這個文章的意義在于讓更多人了解高清,所以說這個不是一個評測,只是一個菜鳥的試用手記(最近才開始拼命學習這塊)。

    這個測試是非常繁雜的,這里真的要感謝高磊和大民的幫助,尤其是大民也陪我一同工作到半夜。

    技術指導方面,我在截稿時突然碰上我一個隊友VIVIALINUX,搞h.264解碼CPU的牛人,給我更正了不少名詞以及概念。在這里一并說聲謝謝。

    最后祝大家高清快樂!!!

 標簽:HTPC 技術介紹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