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一個朋友去國美買液晶電視。朋友看上了三星一款40英寸的產品,價簽標價是23900元,被朋友三侃兩侃最后居然19000元拿到手了——真是長見識,一款40英寸液晶電視竟然有4900元貓膩!
雖然液晶、等離子電視的價格跳水越跳越快,但平板電視的價格還有多少水分,還一直是消費者最關注的焦點。眼看年關了,不少人都把平板電視算在了年貨之內。12月前后又正是新房裝修完,大量交貨的時候,不少新人也要在這個時候選購家電產品。作為一貫的熱銷季,平板電視肯定會繼續(xù)降價。不過降價是大伙都看得到的,這除了降下來的部分以外的“水分”可就只能靠消費者自己爭取了。像朋友這款電視從23900元到19000元也就是兩個小時的事。這里就給大伙兒總結一下朋友的侃價計謀。
其實家電賣場各種學問是非常多的,什么打折、反券、反現(xiàn)金、優(yōu)惠搞活動(店慶之類的,名目繁多)、贈送禮品,其實每一個都是與價格掛鉤,你不問明白,JS(奸商)肯定不會主動告訴你。而這些往往都在特殊日子才有,像周末、節(jié)日、開張、店慶等等,因此,侃價第一招就是找特殊日子。即使真的等不到節(jié)日、開張、店慶什么的也要選個周末去。
現(xiàn)在家電賣場都喜歡說差價返還。也就是承諾,你在這買了東西,一段時間里如果別處的價格低于這里,所相差的價格會返還給你。其實這里的差價只是指依照價簽上的標價來算得——人家平板廠家都有全國定價的,所以不要指望各個賣場的報價不一樣。不過即使差價返還幾乎是沒影兒的事,價簽的價格還是有用的,因為畢竟要在這個基礎上來侃價。侃價第二招就是做到心里有底,就是知道大概能侃下來。一般像平板電視這種產品基本能有20-25%的優(yōu)惠。
接下來第三招是直接要優(yōu)惠,就是問售貨員有沒有優(yōu)惠,有沒有活動之類的話。不用擔心沒有優(yōu)惠,倘若售貨員真地說沒有優(yōu)惠,那也不擁急,轉身走了,去別家店面看看,或者過會兒再轉回來都可以。這個優(yōu)惠額是一定要拿到手的,而且必須先講清楚,然后再考慮接下來的步驟。
侃價第四招混水摸魚。就是不僅自己侃,也要聽別人看,看別人能拿到的價格,進一步做到心里有數(shù)。如果店里有什么優(yōu)惠之類的,這個時候可以趁別人談價格的時候先搞清楚: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
還要注意價錢的報價。這個價格也有學問,一般都是整數(shù)加一個零頭兒的格局。其實這個零頭兒就是故意留下來給你侃的。因此聰明的消費者就直接把這個零頭去了,在整數(shù)價格上再商量。侃價第五招就是大件產品價格沒零頭,不管你侃價是習慣于先去零頭兒還是后去零頭兒。
拿商品本身的缺點來砍價是慣用的招數(shù),列為侃價第六招。熟悉產品的性能,了解他的不足之處是這一招的基礎(放心,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對于電視來講就是接口全不全、有沒有畫中畫、有幾個喇叭等等,也可以關心一下時髦功能如讀卡器、USB接口、甚至是外觀設計是否漂亮。當然,主要參數(shù)過低(對比度、分辨率等等)更是侃價的理由。
侃價最后一招連環(huán)計。如果侃價很成功也不要急于敲定,貨比三家,價走五家其實并不為過。
買東西千萬別小看侃價,這可是買到便宜東西的學問。像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這類大件兒侃下上千元不成問題,這筆錢攢不能不爭取,老便宜奸商只會使他們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