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索尼彩電2016年第二季度銷量以10%增長,從第六躍升到第四
搜 索

全球第四,彩電:索尼回來了

更新日期:2016-08-17 作者:pjtime資訊組
分享到:
第29期

    據國外調研機構數據,索尼彩電2016年第二季度銷量以超過10%的增長,排名從第一季度的第六名,躍升到了第四名。這是數年來索尼彩電最好的成績之一。這一成績也讓索尼彩電實現(xiàn)了連續(xù)九個季度盈利。2015財年也成為了索尼彩電11年來第二個盈利財年。對此,有分析認為,索尼電視業(yè)務,在日系軍團整體凋零中實現(xiàn)了逆勢崛起。

    奇視點:索尼彩電曾經是全球市場的王者,想必回歸王位也是索尼的計劃吧!現(xiàn)在的成績是不是意味著索尼已經走出“彩電泥潭”呢?

    蕭蕭:過去9個季度,索尼的成績的確很不錯。但是,這種不錯是和此前連續(xù)十年的彩電虧損做對比的結論。事實上,2015索尼彩電板塊的業(yè)務獨立分拆,既可以看成索尼要放權和改革,激活彩電行業(yè)索尼的品牌和技術優(yōu)勢;也可以看成是索尼要對彩電行業(yè)自身的“風險”做“隔離”處理。

    或者說,如果索尼有足夠的信心振興彩電,就不會做出分拆獨立化這樣的大轉折。

    另一方面,從銷量看,全球彩電市場三星、LG是第一軍團,海信、TCL和索尼,再加上新收購了美國VIZIO的樂視,是行業(yè)的第二軍團。但是第二軍團四個品牌的實力加起來,才剛剛超過三星!髂犭x王位的距離還很遙遠。

    索尼彩電現(xiàn)在的這個成績,更多的意義還在于:第一,索尼暫時告別了彩電板塊的生存危機;第二,為日系彩電產業(yè)留下了一個種子。

    2012年平井一夫上任索尼后,對于彩電提出的任務核心就是“盈利”。畢竟那時候的索尼彩電已經連續(xù)9年虧損——如果再虧幾年,索尼彩電也難逃東芝、日立、夏普等品牌的下場。不過,作為“老帥”,平井一夫還是比較有辦法,索尼彩電至少已經暫時告別了生存問題,日系彩電也算留有一根獨苗。

    奇視點:從持續(xù)長期的虧損,到連續(xù)9個季度的盈利,以及全球排名上升,索尼靠什么贏得了這種轉折呢?

    蕭蕭:在全球彩電行業(yè),索尼還是比較有資本的。至少在全球渠道、品牌口碑和技術積淀上,索尼還是在國內眾多品牌之上的。這是索尼彩電改革的基礎。

    同時,平井一夫上臺后要求索尼彩電的中心工作圍繞利潤轉。具體的是三部分任務:1.產品高端化。例如2016年中國市場, 4個系列中,只有一個系列是2K產品,其他都主打大尺寸4K高端。同時,索尼大量采用雙層側入背光、點陣背光、超薄曲面、HDR等技術,提升產品性能表現(xiàn)。

    2.低成本化。索尼一方面改變傳統(tǒng)的物流和銷售流程,降低中間成本,形成更高的產品毛利率;另一方面科學配備備件、中間品和成品庫存周期,降低庫存成本。這兩個改革,主要是對全球彩電行業(yè)分工資源的利用,和對日本企業(yè)傳統(tǒng)的守城文化的突破。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穩(wěn)定性價值比重過高,這不符合互聯(lián)網經濟時代的速度要求。

    3.索尼改變了彩電板塊的風險與權利結構。主要是實行放權、實行彩電板塊分拆、實行彩電板塊自己擔負更大的經營風險、減少集團輸血和潛在的救助成諾。這些東西用一個比方就是:老燕子把小燕子趕出家門,有點生死由命的意思。不過這正有利于改變索尼彩電內部僵化的文化——壓力才是最好的動力。

    高端產品、低成本策略和更高的靈活性與風險擔當,這三大改革讓索尼彩電有了現(xiàn)在的成績。

    奇視點:現(xiàn)在行業(yè)經常說,因為日系彩電的沒落,全球彩電市場行業(yè)格局正在重構。那么隨著索尼的回歸,這個過程會不會停止?索尼彩電的盈利對中國品牌有何影響呢?

    蕭蕭:你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樂視致新老總的一句話,“樂視已經在國內超過了三星、LG、索尼,在國際市場也有這個信心”。

    國內彩電市場現(xiàn)在的局面比較特殊——一批互聯(lián)網品牌崛起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而縱觀全球,彩電品牌的數量,也只有中國市場在增加、只有中國有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的品牌出來。

    或者說,中國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遠超過全球其他市場。因為,無論是全球老大三星,還是回歸的索尼,在中國依然沒有大機會。索尼那些對國際市場影響比較顯著的改革策略,在國內彩電業(yè)看來,早已經是“日常狀態(tài)”。國內彩電企業(yè)對成本、技術創(chuàng)新、靈活性的追求,在互聯(lián)網彩電時代早已經占據全球頂端。

    也就是,無論索尼如何改革,它都無法改出在中國市場的優(yōu)勢。大家說中國彩電企業(yè)過去兩年國際市場的增長是撿了日系的“漏”;索尼這9個季度的盈利,何嘗不是撿了“同門骨肉的漏”呢?

    其實,索尼的任務定位為盈利,就已經放棄了份額主義——這個基點,三年內不會大變。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索尼抗不起拯救日系彩電的重任。同時,索尼還必然面臨很多人的進攻——樂視可是直言在國際市場要戰(zhàn)勝三星、LG和索尼的。有這樣心氣的中國彩電企業(yè)又何止樂視一個。

    奇視點:您的意思是索尼的業(yè)績變化,沒有改變全球市場的基本格局!

    蕭蕭:的確如此。索尼現(xiàn)在的成績,核心意義是——索尼彩電暫時告別生存問題,走上了可以考慮一下發(fā)展問題的正軌。這是“自救成功”的成績。

    但是,從全球講,三星和LG的優(yōu)勢是產業(yè)鏈貫穿性的,也是核心技術積淀性的。索尼彩電在芯片、背光源上努力再多,也不能在面板這個真正的核心上有什么“突破”。這是索尼無望重回王位的瓶頸。

    與海信、TCL、樂視比較,這些品牌和索尼全球規(guī)模同一個量級,但是市場結構卻不同。這些中國品牌的一半銷量來自國內市場——這是比較穩(wěn)定的部分;另一半來自于國際市場。索尼則不同,索尼的份額大部分依賴歐美等國際市場,其本土市場的總量制約了索尼的“后方穩(wěn)定性”。這種結構雖然看起來是國內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實力不及索尼,但是反面則是國內這些品牌國際化的潛在空間更大,現(xiàn)有份額結構也更穩(wěn)定,市場競爭邊緣長度更小。

    再退一步講,即便和國內彩電行業(yè)的新秀品牌比,樂視、小米、酷開,都能在國內市場,在份額比上戰(zhàn)勝索尼。而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最核心的彩電創(chuàng)新市場。比如大屏幕比例、4K產品比例,中國市場都是全球大拿。在索尼強調高價高端高利潤的背景下,缺失中國市場影響力,將是其一個顯著的“戰(zhàn)略出血點”。

    奇視點:你是不是在警告索尼不要“高興過頭”啊?

    蕭蕭:這不用別人警告,索尼的競爭壓力他自己最清楚。一方面是液晶電視成本和技術走向過剩階段。索尼現(xiàn)在的盈利對4K和大屏的依賴很大,而4K和大屏是要走向普及和普通消費者的,那么接下來索尼主打什么?高端盈利模式能否繼續(xù)?

    另一方面,顯示面板行業(yè)風起云涌。日系大尺寸線的優(yōu)勢已經喪失。夏普被臺灣群創(chuàng)收購,松下減產。臺系面板廠,則面臨大陸產能增長帶來的搶單危機。韓系廠商,LG在推動OLED的實用化;三星在加緊電致發(fā)光QLED的研發(fā)。這些變化,影響索尼全球產業(yè)的布局,影響他的上游市場能力。

    特別是未來的OLED和QLED時代,背光源沒有了,電視產品技術進一步集中到面板上。這對于索尼現(xiàn)在的差異化策略是不利的影響。在日系本土面板業(yè)低迷、幾乎沒有新線投資的背景下,索尼也會面臨配套全在海外的壓力。

    當然,很多彩電品牌都有類似壓力。但是,索尼的高端策略卻會放大這些宏觀市場變化的“壓力效應”。所以,一個持續(xù)發(fā)展和盈利的索尼彩電新時代是不是就此開啟,還未有定論。

    奇視點:我理解您的核心觀點是“高端索尼”可否持續(xù)尚存疑問,對嗎?

    蕭蕭:索尼彩電現(xiàn)有策略的持續(xù)性主要有兩部分:第一,消減策略不可持續(xù)。包括降低庫存、降低銷量目標。這些措施總會到達一個極限。

    第二,高端市場策略的持續(xù)性也有問題。一方面,三星、LG在這個高端市場的優(yōu)勢太明確,他們最好的屏幕一定是自用的。另一方面,高端策略的持續(xù)性依賴整個行業(yè)的不斷“產品創(chuàng)新”。那么,4K、大屏、HDR三個概念之后,會不會有一段的平淡期,這個平淡期沒有明確的高端概念,索尼靠什么吸引消費者呢?

    同時,索尼的市場份額總體不小,卻又過于分散。在這個比較散的全球結構中,運營成本其實是比較高的。純粹高端化,會加重這一成本比例。

    大眾產品玩高端,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現(xiàn)在看,這條路上也就蘋果是比較成功的公司。索尼彩電能走出一條類蘋果的道路嗎?很難!因為蘋果的生態(tài)鏈很長,要比索尼長很多。尤其是在軟件上,蘋果優(yōu)勢非常突出。不是有很多人干脆認為,蘋果的核心是買軟件的嗎?

    奇視點:對于索尼彩電的轉折,國內彩電行業(yè)應該如何應對呢?

    蕭蕭:其實,不用專門擔心索尼彩電的重新崛起。向上看,彩電業(yè)的標桿還是三星和LG;向創(chuàng)新看是互聯(lián)網生態(tài)和面板技術。前者國內產業(yè)還是差距比較大的;后者則差距不大或者有結構性的領先。

    而索尼的策略,現(xiàn)在沒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他這些策略的本質還是自救。國內彩電業(yè)沒有和索尼相似境況的企業(yè),他那些自救的招數我們沒有大用,或者早已經在用。而且,從成本、速度和創(chuàng)新看,國內彩電業(yè)與索尼沒有差距,甚至做的更好。

    如果真的要應對索尼,主要的還是在歐美市場的海外競爭。而這個競爭的核心,不是索尼的產品——索尼的技術與國內企業(yè)的差距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索尼傳統(tǒng)的品牌形象。這個品牌形象的淡化,尤其是在比較守成化的歐洲、日本,肯定需要較長的時間。“品牌”影響力積累不是一日之功。

    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出,對于索尼彩電的表現(xiàn),我們無需格外關注。讓索尼自己或笑或哭,我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自己的路,按部就班來就可以。而且,對于耐用性產品,一個季度的排位名次本就沒有產業(yè)性的宏觀意義。

   

奇視點

站在不一樣的角度

我們如何剖析同一個問題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