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基本常識——各類音頻效果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08-05-29 作者:pjtime資訊組

    滿意的錄完一首音樂作品的所有聲部,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還不到松口氣的時候,后面的事情還多的很。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音頻效果的添加與處理(我們這里提到的,是對音頻的原始錄制之后的修飾與處理。很多效果也可以在錄音時用前置的辦法來完成,比如可以在錄音的同時使用均衡、混響等硬件效果器,或使用調(diào)音臺的某些效果處理這一步,就好象是燒湯時的佐料,放的太少,清淡無味;放多了,過猶不及,只有放的適當(dāng),才會鮮美可口。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音樂制作軟件在處理音頻時,都有非破壞性的音頻編輯功能(比如臨時加載一到多種效果,回放或混縮時,這些效果產(chǎn)生作用,而不改變原始錄制的音頻波形,最有代表性的當(dāng)屬Samplitude 2496),要盡量多多使用這一功能,以免處理不當(dāng),后悔莫及。下面,我將常用的音頻處理效果作一簡要介紹,具體運用,還請朋友們在實踐中多多摸索。

    1、音量(Volume):這個不用多說了吧?軟件處理音量大小時,一般有三種常見方式,一是滑鈕(旋鈕);二是百分比,三是增減分貝(dB)數(shù)值,還有一種是在保證不出現(xiàn)削波失真的前提下,將音量調(diào)整到最大。

    2、降噪(Noise Reduction):降低或消除設(shè)備噪音、環(huán)境噪音、噴音、爆音等不應(yīng)有的雜音。一般有FFT采樣降噪、使用噪音門、調(diào)整均衡等方法。

    3、均衡(Equalizer):提升或衰減某些頻段的音量。我們知道,每一種我們聽的見、聽不見的聲音,都有它的振動頻率,頻率越小,音調(diào)越低;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低音類樂器(大提琴、BASS等)的主體頻率一般在30-300Hz之間,人聲的主體頻率在60-2000Hz(2KHz,1KHz=1000Hz)之間等等。往往,某一聲音,并不完全由一個特定的頻率構(gòu)成,也就是說,我們錄入的某段音頻,由很多頻率段組成(基音的頻率段和泛音的頻率段。比如,女聲的基音頻率在200Hz-2KHz之間,而泛音則可擴展到8-10KHz,樂器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必要的均衡處理,比如:為了突出小提琴音色的亮麗,需要提升它的高頻區(qū);而BASS、底鼓則需要適當(dāng)提升低頻,衰減高頻。尤其在聲部(樂器)眾多的時候,均衡就更為重要,它可以使整個作品各聲部層次分明,清晰而不混濁。

    均衡的另兩個重要用途是:(1)、減少噪音,常用于錄音時的效果前置(使用調(diào)音臺的均衡);(2)、創(chuàng)造新的音色。

    下面,我簡單給出一些常見樂器和人聲的EQ增益、衰減范圍,供參考:

●吉他和人聲的頻率段主體差不多,大約在200HZ-2KHZ之間。
●軍鼓音頭:5K-7K,腔共鳴:160-400HZ;吊镲則在10KHZ以上。
●主唱:增益范圍:200-500HZ;2K-5KHZ;衰減范圍:50HZ以下,12KHZ以上。
●弦樂:+:同主唱;-:無。
●木吉他:+:10K-12KHZ;-:100HZ以下。
●電吉他:+:150-300HZ;2K-5K;-:150HZ以下。
●踩镲:+:10KHZ以上;-:100HZ以下。
●通鼓:+:100-300HZ;2K-6KHZ;-:60HZ以下。

    4、壓限(Compress):可以按照“均衡”的概念去理解這個效果的作用和意義,所不同的是:均衡是增減聲音某些頻率段的音量,而壓限則是針對聲音不同部分的音量進行增減。也就是說,可以對某段音頻中音量低于某一限度的部分進行平滑的音量提升(其余部分不變);對音量高于某一限度的部分進行平滑的音量衰減(其余部分不變),或二者同時作用,簡單說,就是平衡音量。

[1] [2] 下一頁 

    5、混響(Reverb):簡單說就是聲音余韻,音源在空間反射出來的聲音。適當(dāng)設(shè)置混響,可以更真實、更有現(xiàn)場感的再現(xiàn)聲音源,也可以起到修飾、美化的作用。

    6、合唱(Chorus):這里說的合唱效果非很多人的合唱,而是指聲音的重疊。它可以使原聲音加寬、加厚。

    7、延遲(Delay):增加音源的延續(xù)。它不同于混響,是原聲音的直接反復(fù),而非余韻音,也不同于合唱,合唱是單純的聲音重疊,而延遲給人一種錯位、延綿的感覺。

    8、變調(diào)(Pitch):改變一段音頻的音高,使音調(diào)升高或降低。

    9、變速(Stretch):改變一段音頻的時長(波形長度),使音樂速度發(fā)生變化。

    10、聲像(Pan):聲音在二維空間里的定位(立體聲左右定位)。

    11、環(huán)繞(Surround):也叫立體聲游弋,使聲音的二維空間定位不斷發(fā)生改變。

    12、淡入、淡出(Fade In/Out):使聲音從無到有或從有到無(即聲音的音量漸變)。

    13、靜音(Silence):即無聲,使波形的振幅為零。

    14、回聲(Echo):聲音的反射。

    15、數(shù)字回旋(Convolution):電子味道很濃的混響加回聲。

    16、聲場擴展(Expand):即立體聲增強,擴大聲場范圍。

    17、限制(Limit):將音頻中音量超過某一設(shè)置值的部分限制為設(shè)置值。

    18、還有很多音頻效果,比如:激勵(Inspirit)、鑲邊(Flanger)、失真(Distortion)、哇音(Wahwah)等等,具體的應(yīng)用和操作我將在第二部分里講到。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關(guān)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